弑父,这可不是什么小罪名。在汉人传统道德中,这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更何况冉智的父亲还是魏国皇帝。或许冉明是为了所谓的皇室面子吧,如果这件事捅出来,丢的肯定是冉氏的脸面。
但是冉明的妥协,并没有换来冉智的感恩泣德,他反而变本加利。冉明想要息事宁人?李业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冉明如果真想息事宁人,他肯定会销毁那些证据,可是冉明偏偏保存得非常完整,而且花了大力气寻找相关枝节。
也许,冉明想着对冉智这个太子一击必杀吧!争储事关国体国运,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冉明掌握着这一份证据,其实就相当于拿捏了冉智的命门,只要冉明愿意,随时可以置冉智于死地。
冉智若死,除了冉智,冉明就是皇位的最佳人选。一种奇怪的兴奋之感在李业心中油然而生,他紧紧的攥紧了拳头。“太子不死,秦王永无宁日!”
第686章 当皇帝也不容易
论出身,冉明是董皇后所出嫡亲次子,仅次于冉智。论战功,冉明少而成名,战功赫赫。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平慕容、亡鲜卑,把氐秦、败桓温,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论名气,冉明成了蒙学开山鼻祖。他创办书院,开创启明书院,依然成为士子代表之一。至于人有脉,冉明和众多士族豪强都有往来,而且还是密不可分的利益结合体。
细算之下,李业发现,冉明除了比冉智晚生一年之外,无论从哪一个方面都不比冉智差。
不过,很出乎李业的意料。李业的这番破天惊的话就像在大海中丢进一颗小石子,不仅没有引起惊涛骇浪,甚至连一丝涟漪都没有形成。
冉明淡淡的笑道“元美,真是说笑了!”
虽然如此,可是冉明的动作却没有停止。冉明派出人很多信使分别奔赴各地,通知各大家族。冉明的信其实非常简单,直言不讳的告诉他们。谢艾升任镇西将军,都督雍、秦、凉三州军务。
能在千年历史浮沉中屹立不倒的家族,哪一个家主都不是政治白痴。别看这一句看似不着边际的话,他们都隐隐约约猜测到了冉明的意思。现在秦王是三州军事统帅,结果被夺了军权。这事放在谁的身上,谁都不会舒服。既然不舒服,冉明自然会反击。
其实这些关陇大族豪强也有点看不惯谢艾,原因非常简单,谢艾出身太低。他仅仅是寒门出身,一跃而成成为了凉国大将军,他们这些豪强反而成了他的属下,他们岂会舒服。
有人愿意要谢艾好看,他们自然乐意见到。更何况冉明现在还是他们的金主。别说冉明是秦王,就算他是一个白身,只要有冉明那点石成金的手段,他们也可以奉为上宾。冉明要对付谢艾,他们自然举双手双脚赞成。再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动身去长安恭维谢艾一下,这又不是让他们掉块肉。
浩浩荡荡的豪华车队开始向长安奔去,无论哪一家都非常重视这件事。即使家主不方便出面,也让族中极有份量的人或下一任家主出面。他们每家都带着大量的仆役前往长安。这细小的车流,就像小溪越是靠近长安,这股车流越大。
程志写书,会有夸张,但是绝对不会无厘头,更不会弱智。在封建时代,就要考虑封建时代的社会背景。在这个时代,你不能搞民主。更不能动不动就造反,特别是在一个王朝度过初生的那几年危机时期之后。
一个深得民心的王朝,可以被外来力量颠覆的,但是对内却别想篡位。拥有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没有用,再强大的兵马也没有用。哪怕是兵神韩信,也逃脱不了被诱杀的局面。他韩信看不出吕后想杀他吗?还有岳飞,他真的是政治上的小白吗?不是,你让韩信和岳飞造反试试,他麾下的兵马十有部,借着宇文部的刀,把金昌杀得血流成河,整个金昌张氏因而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