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剑阁这座关隘肯定装不下将近十万军队。所以这些联军士卒就埋伏在大剑隘至剑阁关的三十里绵延山道两旁。
要说让张祚放弃凉国的根基,来到益州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说张祚痛快的答应,这肯定是骗人的。没有办法,凉国虽然是一国,可是他的这个国和魏国并不一样,凉国只算藩国,虽然是事实上的军政自成体系,事实上的独立,可是名义上还是属于东晋领导。和慕容俊称帝前的燕国、苻坚称帝前的氐秦、代国都一样,他们只是东晋的藩国。
这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劣性了,这叫死要面子活受罪,只要称臣,他们就不管不问了,名义上得到面子,没有实际利益他们也就元所谓了。虽然东晋实际控制区并不大,但是历史上仍把东晋当成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朝代,可见这种阿q精神是多么的拥有市场。
要说区别,凉国和燕、代、秦又不一样。他们是张氏为主的汉人政权,掌握凉国大权的是张氏一族和地方士族,这些人从内心里仍尊东晋为天下正统,中央朝廷,他们只是一个地方政府。除了张祚的心腹以外,其他人都唯东晋皇命是从。看益州士族对司马勋,以及原本历史上,冀、兖、洛豫等地士族对冉闵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东晋并没有失掉士族的拥护。特别是对汉人事实上的藩镇,相反,这些士族表现得都非常忠勇有佳。
不惜家破人亡,也要成就忠义之名。
张祚逼于穆郎的威胁,不得不听从褚蒜子的命令,只要他敢不听从褚蒜子的命令。褚蒜子肯定就会瞬间变脸,宣布张祚为叛逆,号召凉国众士族和谢艾、苻坚夹击他,在谢艾、苻坚以及凉国士族夹击之下,张祚没有一丝胜算。而且还会落一个叛逆的骂名。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张祚在顺利进入剑阁之后,立即反客为主,顺利拿下剑阁这块险关,只要他险关在手,无论对司马勋、还是魏国,张祚就得到了先手。
就在张祚刚刚得到剑阁之后,张祚还没有来得精虫上脑,他就得到了董润大军前锋进入大剑隘口的消息。
张祚和谢艾不一样,他吃过魏国的亏,面对魏国军中第一人,大将军董润张祚打心里有点害怕。
可是现在剑在弦上,不得不发。张祚并没有回援的余地。在焦急的等待中,太阳快要落山时,董润部大军终于姗姗来迟。
这也不怪董润所部慢,他们这一部军队虽然是魏国精锐,可是随军运送的物资是实在太多了,光襄阳砲部件就足足三百余车,而且还有粮食,盐和甲胄、兵刃,自然少不了还有十万余支弩箭。这些东西足足装了一千六百余车,整个军队前后绵延十数里,前面的尖兵到达了剑阁关前,后面的殿后部队刚刚才进入大剑隘。
按照穆郎的原先计划,是要骗董润入关,然后关上关门,再关门打够,失去董润的魏军就会顾此失彼,方寸大乱。可是这不幸中的万幸是,董润入蜀时,连番颠簸,偶遇风寒,他没有随先头部队入城,而是随中军坐车慢行。
魏国是穿过而行,眼见魏军先头部队进入关中即将超过千人,就在这时,异外发生了。一名魏军将领发现这些守关的将士明显不似司马勋军,司马勋中的将士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汉人,可是张祚军却拥有一定数量的羌人。羌人虽然与汉人外表差别不大,可是却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是游牧民族都是食肉的,食肉的人身上气味比较大。
这个细心的魏军先锋发现不妙,就故意上前与守军搭讪。
不说话还说,一说话张祚军就露出了马脚。虽然蜀中土话和凉州话有明显的区别,这个魏军前锋倒也大胆,直接抢先出手,上前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