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道:“城门失火,殃及鱼池,我这是赶着回去变卖家产,回东山隐居!”
“好好的,为何要走?况且这是谢氏祖业,岂是让人?”王羲之道。
“不让人又有什么办法?”谢安没好气的道:“你逸少要报仇,要引发晋魏之战,到时建康定然守不住,一旦城破,即使魏军不纵兵劫掠,难保有混水摸鱼之辈,损失惨重,后果不堪设想啊,所以趁早还是卖掉田产,离开这险地为上!”
王羲之为之一呆,他这才想起,冉明还有一个身份,那是魏国胶东王。
秦国趁魏国空虚,出兵攻打潼关、函谷关,结果魏国一怒,举兵一个月就消灭了秦国。
古来战争,都讲究师出有名,不管他是和冉明的私仇也好,国家恩怨也罢,只要冉明被杀,或者受伤,魏军之中,将近一半都是冉明曾经的部曲。
这些人或许对冉明不是非常忠心,到时候肯定打着为冉明报仇的旗号,行开疆裂土因功封候之实!
冉闵的大手笔,一下子封了四千多个关内候,这样平民出身的魏军将领,大部分都眼热不已。况且魏国文官都不是什么好鸟,他们都是各大士族的留北支成员,多年受气的小媳妇熬成了婆,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以庶夺嫡。
“冉子阳行伍出身,能威慑十余万骄兵悍将,脾气自然暴烈。”谢安感叹道:“况且他并不是什么大度之人,喜欢睚眦必报,逸少,现在最重要的不是你想着如何报复,而是尽量避免与冉明的矛盾无法调和,到时候别人用心的人,如果行栽赃嫁祸,你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王羲之心中开始慌了,魏国的情况他多少了解一些,琅琊王氏留北支成员已经有六人入仕魏国。其中他大伯王衍的孙子王介之已经进入魏国同央,官居虞曹郎中。虞曹掌地图、山川远近、园囿田猎、肴膳杂味等事,虽然权力不大,可是却是天子的近臣。品阶也不算低,次九卿之一。
每个人都有奋斗的目标,王导辅佐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现在琅琊王氏留北支,居然也打起了效仿王导的主意,全力辅佐魏国。除了魏国像闻喜裴氏,也从最开始的敌视,到现在的同源流全污了。
北方士族经过数十年的颠沛流离,胡人的劫掠和打压,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了一种扭曲的性格,敌视宗祖,特别是敌视南迁支的成员。提起攻打晋国,魏国士族出身的官员,甚至比攻打关中,更为热心!
可以想象,如果晋朝与魏国战争暴发,不用别人动手,他们留北支的成员就会把他们全部杀光,因为这样以来,他们才能名正言顺的承继家族所有的财产!
王羲之道:“此事怎么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谢安道:“吴郡陆氏也曾与冉家子发生冲突,他们不解决得很好吗?”
“效仿陆氏!”王羲之一听这话,心里不由得一抽,他叹了口气道:“此话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陆氏为平息胶东王的怒火,足足花了十五万金。我王氏虽然家资丰厚,一时之间哪里拿得出来十五万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