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明把冉闵通知给他的晋朝军队的行军路线、每一路的领军主将和兵马人数、主将的性格弱点告诉了在场的弟子。
大徒弟陈勇想了想道:“恩师,弟子以为,晋军来势汹汹,不可力敌,当以请和为上,请恩师三思。”
“大师兄,如何请和!”刘科当即就跳出来道:“难不成晋军出动倾国之兵,只会冬游一番不成?”
陈勇道:“其实这也不难,晋朝一直不思收复中原,不是晋朝没有实力,而是因为中原因为久逢战乱,残破不堪,民生凋零,收复容易,治理很难,况且中原地形大都开阔,骑兵冲杀极占地利,守之较难。晋朝所图者,不过是一正统的名号耳,只要恩师上书陛下,去帝号,向晋称臣,晋朝自然会收兵罢战。”
刘科道:“大师兄,这是强人所难啊。先不说陛下当初曾尊晋朝为主,晋朝推辞不受,就是陛下同意,晋朝也不会收兵。况且陛下现在在北方无往不利,恩师恐怕难以说服陛下。”
第152章 智取潼关
就在陈勇与刘科二人争执时,二弟子魏峰却大声道:“议和是不可能的!”
冉明饶有兴趣的望着魏峰道:“继续说!”
魏峰仿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接着道:“诚如师尊所言的那样,先拼拳头,让晋朝知道我们大魏的厉害之后,才跟他们讲和。桓温不过晋朝一权臣,损兵折将的事他是不会干的!晋朝三路并进,看似强盛,但在冲看来不过是一乌合之众。”
陈勇其实并不是真心想要议和,他的本意是假意议和。东晋朝廷向来是能不战,就不战,只要魏国有意议和,东晋朝廷肯定乐见如此。
只要东晋朝廷松懈,就有机会战胜东晋北伐大军。
但是有一点,陈通想错了。
那就是东晋朝廷的大臣们,脑回路长得不一样。他们可以允许燕国在辽东自立,允许代国拓跋氏在盛乐自立,也可以允许鲜卑段部在青州自立。也可以允许苻健在关中长安自立,甚至羌族、匈奴,都可以自立。
唯有汉人不行。
他们打胡人不行,打汉人势力或组织,不仅上心,而且勇猛无敌。据不完全统计,在南北朝时期,除了晋朝这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之外,汉人还建立了大大小小共二十九个政权,晋朝大发神威,一口气灭掉了十四个。除了一个氐族成汉之外,其他全部都是汉人建立的政权。
“先说谢仁祖,当初听到陛下的名号,吓得逃离了洛阳,到了伏牛山如此险要之地仍赶紧不放心,最终一口气跑到了南阳。晋朝三路,最易对付的就是谢仁祖了,至于殷浩不过是书生耳,书生意气不足为虑。”魏峰望着冉明抱拳道:“若师尊相信弟子,弟子愿凭洛州军第二营六千兵力,为殷浩一路人马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