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这么热情,沈哲子自然也没有必要搞什么立威的举动,当即便摆摆手示意道。
于是,在张鉴和两名御属的带领下,旁边还跟着几名东曹仆役,沈哲子一行便往官署行去。
东曹乃是公府内极为重要的部门,几乎仅次于长史、祭酒等寥寥几个职位,比袁耽那个从事郎中要更显重一些。当然,这是因为从事郎中只是贴身备问,等同于皇帝身边的门下侍中,从关系上而言当然要更亲近的多,类似于秘书。
沿途中,张鉴又为沈哲子介绍了眼下东曹的基本人事构架。由于早年庾亮执政时,王导连台城都甚少涉足,大半时间都待在扬州府城,因而台内的府中属官也是缺额严重得很。平叛之后,因为要归于台城主政,所以才又将一应掾属都给配齐。
沈哲子这个东曹掾倒也不是接了谁的缺,而是王导特意专门为他又将这个职位设置起来。甚至于张鉴这些属官,都是在确定征诏沈哲子担任东曹掾的时候,才又从台内别的地方抽调过来。
像是张鉴,早年是在著作局担任郎主,负责管理图籍,被抽调来东曹担任东曹属。从事务上来说,著作局活儿少清闲,乃是清职,东曹属虽然官阶上高了一筹,但毕竟不是主官,因而是有些浊意的。
至于另外两名御属,一个名为许诵,是从建康县内提拔上来,另一个周牟,则是吏部选派过来的。这二人年纪也都不小,尤其是那个许诵,胡子都略显灰白,脸上颇有风霜忧愁之色,在面对沈哲子的时候,甚至还有几分放不开的拘束,典型的底层不得志官吏形象。
而那个周牟,年纪也和张鉴差不多,是在吏部轮选经年,岁过而立才侥幸得到了第一个职位,还是一个鞭下吏的卑职。相对于少年得志的沈哲子而言,简直就是另一个极端。
东曹官署位于太保府和中书监之间,因为是废后又创,所以并没有专门的官署,而是直接拣选了一个院子就用起来。
沈哲子他们行了大半刻钟,才到达了官署所在,从外面看去乃是一个两进的院子,门楼较之三公、台阁之类的显重官署自然不可相比,但在左近也是颇为显眼的所在,而且地段很好,距离台城中央驰道不过仅有一个巷口、数丈的距离。
台城内像是三公九卿台阁之类的官署自然都有固定的规制,但是更往下的分曹、寺署则就要随意得多。而沈哲子这个东曹,就算职位再怎么显重,但由于本身就是公府性质,在台城内其实是有点受冷落的,按理来说不可能划分到这么好地段的官署。
张鉴行到官署门前,抢先一步上了台阶,躬身虚引,继而才对沈哲子笑语道:“驸马虽然还未履任,但已经给曹吏们谋求到拔格礼待。原本这一座官署,是留作给谒者台所用,不过职下往少府请地时,少府得知乃是驸马居任之所,因而便这一座官署分作东曹署。”
沈哲子听到这话,也是不免一笑。谒者台乃是九卿光禄勋下属极为重要的部门,负责掌管朝廷礼仪并传达诏命,非常时期甚至能直接持节出都督护犒赏各军,规格上要比东曹高得多。少府能够搁置谒者台的的请求,优先满足自己,可见也是捧场得很。
听到张鉴这么说,其他两名御属也都纷纷夸赞沈哲子,只是拙于言辞,颇有些词不达意。他们早先并没有在台城任官的经历,并不清楚单单这一座官署的划分究竟蕴含怎样的意义。
有时候性质、品格同样的机构,直接被划分在了台城内边缘的位置,单单与其他官署之间协作办公的文书往来,便能让这些属官们疲于奔命。一份文书往往要辗转数个官署,而台城规模又不逊于一般的城池,在里面非但不能乘车,就算步子迈得快了都要遭到宿卫的呵斥。许多属官任官数年,大半时间都在途中奔波渡过,几年下来腿都跑细了。
所以,他们入台之初,便跟上了驸马这样一个有强大背景的主官,日子无疑会轻松许多。如今这个东曹属,紧紧靠着台城中央,哪怕往公府、台阁去,路程都是极短。在这样的地方办公,别的不说,一年到头起码鞋钱就能省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