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些眼高于顶的清望名流也和他们无甚区别,一旦去拜访名望更高的门第,照样要被拒之门外。
待到众人情绪有所平复,沈哲子才摊开一份图卷,继续说道:“昨日太常并将作已经拟定宫苑修筑具体工程,稍后我会着人送至诸位手上,工量已经被分成十余份,轻重缓急,诸位量力而选。这一点,稍后庾仓部会与你们详谈。”
翻修宫苑是营建新都的开门工程,沈哲子当然要交给最亲厚的乡党。朝廷虽然没有钱,但是有人、有地、有政策。至于合作的模式,就是由吴中人家出钱,在朝廷规定的地方建筑工坊,然后租佣都中难民做工,为工程提供物料。
在这个过程中,难民的抽佣、原料的供给、加上工坊的税钱,都能给朝廷带来收入。然后朝廷再用这一部分收入,去支付物料货款。
对于吴中人家而言,他们要提供充足的钱粮成本,而物料以市价卖给朝廷,从中赚取利润。
当然,这一部分互动的财货很难达到平衡,朝廷的那一部分收入并不足以完全抵偿料款。所以除了直接支付钱款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选择。
第433章0429 前程可期
“诸位出资营建宫苑,也算于国有功。料钱之外,尚有许多其他便利。第一点,以工期长短记功,功大者可优先雇佣都中匠户为佣,佣期一年为限,可耗功续期。”
这些难民之中,匠户本来就极多,以往朝廷尽管编籍管理,但其实限于中枢财力的长期入不敷出,很难完全将匠户们利用起来。沈哲子现在既然有权力,便索性将这些匠户分拆,拿出来作为报酬之一。
这些匠户们大多世传的工艺,技术水平要远超南人,如果能够大批量雇佣,可想而知产能和利润会有多大。尤其对于商盟中这些人家而言,他们向来愁苦货品不足,急需扩大生产。
听到这一点之后,席中众人早已经瞪大了眼,纷纷将视线望向如今担任仓部郎管束匠户的庾条,眼神都变得火热起来。作为商盟最早一批得利者,他们并不缺钱,缺的是投资渠道,过往庄园经营回报周期太长,根本满足不了整个商盟市场开拓的速度。
“其次便是地,仍然是以酬记功,以事功兑地,可在两都之间随意选择无主之地,上限十顷。”
时下的商贸交易,运费在成本之中占据了极大的比例。类似盐米这一类的大宗交易品,运费甚至要远远超过货品本钱数倍。如果能够在就近市场的位置占据一个产地,那简直就是坐地生钱的买卖!
江东最大的市场在哪里?京口和建康,这两个地方人口密度最大,市场潜力也最大!
沈家之所以能主导商盟,除了本身雄厚的乡资和越来越高的势位之外,就是在京口市场开拓最初,便在京口周边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只要将这些土地潜力都挖掘出来,同样的货品直接供向市场,单单这当中省出的运费成本,就是一笔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