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廿、安年、狄允等人往路的尽头看,极目远眺,却没找到一个多余的影子。众人交头接耳,讨论秦先生所在,未有结果,便听石狐子的脚步声飞上了坡道。
“见过公冉大监!见过公孙将军!”石狐子发贯骨簪,肩披皮甲,拱手行礼。
“好!”公冉秋捋着胡须,应道,“当初说五年,我还真害怕,等不到那天。”
“秦先生如何?”公孙予道。
“先生安好。”石狐子道。
三人平坐,舆图展开,锦绣尽收眼底。河东与河西之间的那条黄水宛若丝带。
公孙予首先说明战术需求,佩剑的前锋士兵分为两部分:左部六万,集中屯兵于少梁,抵挡从汾郡-蒲坂方向渡河的军队;右部四万,屯于大荔和函谷关之间,前重后轻分布,似一支长矛,时刻准备刺破垣郡-曲沃防线,深入腹地作战。
“北上郡,南汉中,西雍城,东栎阳。”公冉秋眯了眯眼,“看此情形,定栎阳为配给中心确凿无疑,其它地区,虽有零星的铁矿,但品质恶劣,难以成剑。”
公孙予道:“石狐,我的意思,你熟悉地形,带工兵机动灵活,又懂得合归之术,管制我右部所辖的兵器正好,还能立奇功,若去左部大平原,那就屈才了。”
公冉秋道:“公孙将军,你别引歪思路啊,我这儿正问石狐子需要什么条件。”
公孙予道:“剑的工序既定,谁造都大同小异,难的是前线的运转护养。”
公冉秋道:“那能一样吗?!你当将军的还要我教?两军交锋,短兵相接,看的是士气!怎么有士气?那就看剑,剑在,士气就在,剑折多了,士气就没了。”
公孙予深吸一口气,因辈分稍小,实不敢强争,于是憋了半天,冒出五个字。
“你个老仙鹤!”
一时间,哪边都不说话。
“公孙将军,容我一言。”石狐子定下神道,“兵器重在运转护养不错,但我认为,从难度来看,左部平原正面战场的难度不亚于右部的狭长谷地,正如公冉大监所说,栎阳是最佳的配给点,若我是冶监,只有在后方栎阳才能施展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