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事府负责研究先进工艺,与铁工兵室走得近,总在推陈出新。他们机构精简,工作以设计图案为主,本是冶城最风光的人,然而,新工艺要经邦工室批准才能在郡县冶署推行,数年来,他们受制于将作府大监公冉秋,始终翘不起尾巴。
公冉秋,就是老仙鹤。
在咸阳,谁都不敢反抗这位被称为仙鹤的公冉秋,因为,公冉秋活得比咸阳城还久,当年商君在城南盖翼阙时,公冉秋撸起袖子,在城北画出了一座王宫。
宫里,住着当今秦王。
“我看,未必是这个意思。”安年是位女工,平时衣着飒爽,说话也大咧,“老仙鹤性子实在,没准指的是,战场获剑三千,寺工府的老狄又可以省工量了。”
寺工府在冶城的占地用人最为庞大,各类器物的制造流程都是即成,咸阳二十万人口的大小活计都归这里管,不仅是矛、戟、钺、斧,剑、盾,还有马车零部件、锅、碗、瓢、盆、农具皆在这里加工,里面分工也多,甚至设有乐府。
狄允是汉中出身的工师,总是守在公冉秋的身边,替公冉秋挡开一切路障。
此刻,狄允正为公冉秋提着靴子。
左面,司空府,一位青衣笑叹了口气。
他是宫司空王玹,阉人。
“大良造在将作府新设立‘大匠’之位,总领诸工室,原本说好是从诏事府白工师和老仙鹤二人之中选一人的,现在半路又来了个秦郁,变成三人争位了。”
阉人说话的声音不大,然而,此言一出,悄悄地传开,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公冉秋一声长叹。
“我说的是,三代。”
白廿道:“什么三代?”
公冉秋绕了绕手腕,说道:“二十年前,他们把合金的浇铸由分铸改进为浑铸,十年前,他们把锻铸生铁编入府库,而今,据说雀门又在敲打赵国和韩国,想用黑金锻剑,那我秦国,岂不是落后了中原整整三代的工艺?!唉,三代!”
一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