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妤坐在工位上切削他的木机。
他来到汾郡已经快半年了,谒见张郡守,走访过隐居各地的名士之后,他便按自己的意愿来到吴公乡。乡里是贫穷落后的地方,壮年大多已经应征兵役,剩下都是老弱妇孺,所幸依着山林,乡民半耕半猎,采摘野物,勉强也能维持生计。
月内,姒妤组织乡民共同修复了两百把耕犁,这里没有铁料,他就用经淬火处理的铜料替代,把切土的部分硬化了不少,为使乡民今后能独立地用火,他还设计出了这架取代辅助定时定位的木机。木机造好,他对比秦郁送来的工图,发现段氏的尖锋双翼造型更加适合于深耕,于是又不辞劳苦,修改起木机的形制。
听闻秦郁要来时,姒妤心神不宁,本打算亲自去接,然而,乡正觉得姒妤的工作很重要,于是抽出了自家的几个人丁,替姒妤去接秦郁,以避免打扰进度。
“轴,低半寸……”
“此面,挫平……”
山林积雪,此时分外宁静,姒妤反复做着标记,轻念尺寸的声音传得很远。
“姒郎,阿娘煮了薯蓣[1]羹,让我端过来给你喝,说,他们接到秦先生了。”
吱呀,作坊的门打开一条缝。
一个少女说道。姒妤放下刻刀,连忙把衣服穿好,回少女道:“我知道了,六丫,汤羹你自己喝,不用进来了,我正在做工……”少女端着热羹,已经进门。
少女叫六丫,十三岁,是附近农家的孩子。家里主人心思细,见姒妤姓氏不凡,相貌斯文又有学识,便三番试探姒妤的腿伤是不是先天,姒妤没有多心,说早年相剑时候给人打的,是后天的伤残。知道这,家里主人越发喜欢姒妤,加之现在乡里男丁稀少,寻人家不容易,便让六丫跟在姒妤身边,有向他借种的意思。
六丫偏也是痴情女子,见过姒妤几回,眼里心里就全是姒妤的好,忘不了了。
“姒郎,阿娘说,成天吸入金石之气对身体不好,薯蓣解毒,特意给你做的。”
作坊里没有别人。
姒妤要洗手,摸着拐杖,六丫伶俐,立时又已打了水来,要为姒妤洗脸擦手。姒妤温和道:“多谢。”他一向修身自矜,自当六丫是阿妹,根本没往那面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