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页

水浒逐鹿传 任鸟飞 1983 字 2022-11-11

而且,赵构手上也没有谁比张浚更适合去经营川陕线、经营西部地区的人。

所以,没做过多考虑,赵构就任命张浚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既抵兴元,访问风俗,罢斥奸赃,搜揽豪杰,为大宋朝廷收揽川陕诸将的心,为大宋朝廷经营川陕线、经营西部地区

第七百八十四章 必粉身碎骨以报官家的皇恩浩荡(求订阅!)

时进大统三年。 经过整整两年的经营和发展,大朝终于赢得了人心、赢得了民心。 能这么快做到这一点,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例如,在这两年里,军左冲右杀,硬生生的占据了原地区,硬生生的夺回至关重要的燕去地区,给饱经战火的原人民带来了和平。 例如,大皇帝李衍,强行推广的玉米和红薯,让原人民终于不再挨饿,并且有了一些余粮。 例如,大朝的经济,已经展现出了其高度繁荣的一面。 例如,大朝政策能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大朝的官吏,不仅能力强,还公平公正。 又例如,大皇帝李衍,愿意亲自为他们守国门。 等等 总而言之,大已经在原地区站稳脚跟了。 另外,随着大与南宋议和,与西夏结盟,与大金罢战,军也得到了数月时间的休整。 现如今,大终于具备了再次对外扩张的基础。 也在这时,吴玠来到了东京汴梁。 吴玠此次进京,并非李衍所召,而是他自己请求的。 事实,去年秋天,吴玠想回炬圣。 可在那时,金两军,在边境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摩擦。 大方面担心金人会来大抢掠粮食,因此,有很重要防御任务的吴玠便没有回成京。 不过—— 此事并没有在那了却。 金边境稳定了之后,吴玠又给李衍奏折,请求回炬圣。 同时,吴玠也在奏折说了一些他想见李衍的理由。 李衍想了想,准了吴玠的请求。 于是乎,吴玠年都没有在辽东过,乘坐李宝的战船走水路来到了胶东半岛,然后从胶东半岛来到了东京汴梁。 时隔两年多,君臣再见面,吴玠愕然发现,李衍的相貌竟然丝毫都没有变,仍是那么年轻,看着跟二十岁出头一般,而李衍看吴玠,却发现吴玠那时要苍老了一些。 这两年多,大可以在原逐鹿,可以安心发展,可以说,吴玠厥功至伟,如果没有吴玠为大守住东北高丽诸州和日本诸州的门户,大绝不可能安心在原地区与宋金逐鹿和发展,进而也不可能有今日的大。 所以,得知吴玠回来了,李衍在第一时间召吴玠进宫陪自己吃饭。 饭后,君臣又聊了一会北方的形势,李衍便找了个机会,道“你想去陕西?” 吴玠是为此而来,哪能否认? 他道“不错,臣想去西部。” 李衍不置可否道“说说你的理由。” 吴玠道“岳飞、张宪和王彦皆是能战之将,这是不容置疑的,可他们全都是河北人,是东军,不了解我们西部,我们西军。” 李衍没说话,让吴玠继续说。 吴玠继续说道“在我们西部地区,军人既是大多数居民的身份,也是大多数居民的职业,在我们西部地区,受人们尊重的既不是腰缠万贯的商人,也不是才富五车的人,而是军事技艺高超的军人,在我们西部那种特殊的环境,人在少年时,开始学习骑射,人大多慷慨而豪迈” 随着吴玠的讲述,李衍发现,自己和大的武百官似乎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们忽视了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地域化。 《汉书》引用古谚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这里所说的“关西”,指的是函谷关以西,即秦陇地区。 由于来自西北的少数民族,如匈奴、突厥、羌、回讫、吐蕃等不断的南侵和东进,秦陇地区历来是汉族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垒交兵的战场。 长期的战争在造秦陇地区尚武传统的同时,也造了一大批出自秦陇地区的名将,如白起、蒙恬、李广、赵充国、马援、窦固、班超、李靖、郭子仪等等。 到了宋朝,由于西夏政权的建立,宋夏双方更是在秦陇地区鏖兵不己。 残酷的战争在锤炼出了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荤军人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秦陇地区的尚武精神。 “被边之地,以鞍马、射猎为事。其人劲悍而质木。” 这正是秦陇地区尚武精神的写照。 也是说,西部的秦陇地区全民皆兵,并且猛将辈出。 而要想收复西部地区,只靠战,或者只靠不战,也是只靠政治、政策,都不行。 要想收复西部地区,必须要有一个对西部地区极为熟悉的人来主持才行。 吴玠生长在西部地区,并且能征善战,说实话,李衍手真是没有人吴玠更适合收复西部地区的。 不过,李衍并没有因此而直接表态,而是说道“朕已经将伐宋一事交给岳鹏举了。” 吴玠之所以如此积极的去西部地区,是因为,吴阶自觉其功劳已经被岳飞、刘锜超过,甚至连韩世忠和杨沂的功劳都他要大了,这是好胜心极强的吴玠所不能接受的。 再者,伐宋有可能是大的最后一战,他吴玠若是不立些大功,等将来天下大定,他如何能成为一等功臣? 所以,吴玠才积极争取主持西部的战争。 可话又得说回来,吴玠也知道,李衍不是那种说话不算数的君主——李衍答应他们这些臣子的事,从来没有不办的。 因此,慢了一步的吴玠,怎么都不可能主持伐宋。 对此,吴玠极为清楚。 所以,吴玠并没有跟岳飞争,而是说道“能帮官家收复西部,臣已经心满意足,哪还敢贪伐宋之功,所以,官家放心,臣保证配合岳飞伐宋。” 听了吴玠的保证,李衍放心了。 沉吟了一会,李衍又问吴玠“那你觉得,谁能替你镇守东北?” 吴玠迟疑了一下,道“杨政、郭浩都可以,不过最好是韩世忠,他精通水战,能更好的镇守东北十三州,只是不知韩世忠的伤还要不要紧。” 李衍不动声色的问道“你弟弟吴璘不可以吗?” 吴玠沉默了一会,说道“其实,臣心的第一人选是舍弟,舍弟他知兵、懂战、明礼,战功也能服众,又是官家您一手提拔起来的,对官家您忠心不二,他常言必穷其一生来报官家的知遇之恩,可他是臣的弟弟,臣去西部,他在东部,这一西一东两个关键之地皆由我们兄弟来主持,别人会说闲话的,而且舍弟也太年轻了一些,还可以再锻炼几年。” 李衍听言,看着吴玠说道“朕是那种连这点担当都没有的皇帝吗?” 吴玠听罢,一拜在地,道“官家自然能肩天下,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吴玠所不知道的是,李衍对吴璘的信心还在他之。 而且,韩世忠重伤还未完全痊愈,李衍实在是想不到吴璘更适合镇守高丽和日本诸州的了。 另外,从本心来讲,李衍也愿意将他们兄弟拆开,免得他们吴家形成一个尾大甩不掉的大家族。 所以,李衍打断吴玠道“不必多说了,由吴璘接替你镇守东北,你尽早与吴璘交接,然后去陕西吧。” 吴玠听言,略带哽咽的说道“吴家下必粉身碎骨以报官家的皇恩浩荡!”

第七百八十五章 见证奇迹的时刻(求订阅!)

李衍入主汴梁城不久,就给中科院在离皇宫不远的地方画出了万余亩土地。

当时,李衍此举,让人目瞪口呆。

要知道,这片地区,可是赵佶为自己扩建皇宫准备的。

谁能想到,李衍会将这上万亩土地全都画给了中科院?

更为关键的是,鬼才知道,这个中科院是干甚么的?

有些人路过中科院的时候,经常听到,一些巨大且怪异的声音,像“呼哧、呼哧”的呼吸声,像“呜呜呜”的怪叫声,等等

有人因此而猜测,李衍在这中科院里养了一只或是一群神兽或是怪兽。

还有人猜测,中军之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皆是因为有这些神兽怪兽相助。

这些人这么猜测,其实也不能一点根据都没有。

除了中科院中总传出这样那样的怪声,李衍这个皇帝,隔三差五就往中科院跑,并且一待就是大半天。

李衍后宫中的一挟人,对此忍不住酸溜溜的说道:“这中科院都快成官家的第二个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