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韦挺的调查,清林里的模式刷新了李建成对经济的认知,一切变得非常陌生。
当然,地价的升高,最占便宜的其实就是陈应,因为他几乎是以白送的价格,购买了清林里周边足足五万七千余亩土地,包括荒地、碱地,然而现在这些土地最差的也翻了百倍的价格。
要不是清林里疯狂发展,陈应还真没有实力一个人开发西域。
李建成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沉吟了良久,重重的吐了一口浊气,缓缓道:“开工坊虽然一本万利,可是这也会有赔有赚吧,赚了还好说,可是一碘了,又荒废了农业,这个责任谁能背得起?”
“哎”陈应叹了口气,轻轻笑道:“太子殿下,您想错了,其实这个风险,您根本就不用背,做生意讲究自负盈亏,谁开工坊,谁赚钱,谁赚亏,与您何干?您只需要把没有用的荒地以极高的价格卖出去或租出去,他们办什么工坊,怎么去赚钱,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赔了也好,赚了也罢,朝廷官府只负责收税!”
讲到这里,陈应的眼睛陡然明亮起来,涂抹四溅,神采飞扬的向李建成介绍道:“开设工坊的好处太多了,建设工坊需要用大量的砖石、木材,也需要用瓦,也得有人把工坊建起来,有木料,需要伐木,本地有木材的人有钱赚,伐木的工人也有钱赚,可以建筑工坊的工人也有钱赚,烧砖瓦的人也有钱赚,官府可以收税,何乐而不为呢?”
“工坊越来越多,官府可以收到的税也会越多,可以做工的人也多了,一旦遇到灾荒年景,他们也有足够的底气应对灾荒!”陈应在李建成面前画了一张巨大的画饼,笑道:“最关键的是,开设任何工坊都比种地赚钱,这些世族门阀和地主们肯定不会不遗余力的兼并土地,就算他们脑子不开窍,其实也没有问题,种地才能赚几个钱,篷都跑去打工了,他们兼并的土地谁给他们种?”
s:今天晚上有个老家的朋友过来,需要招待一下,尽量回来更新!
第二五八章铸犁为剑征战四方
第二五八章铸犁为剑征战四方
在任何时代,种地的收入毕竟是最低的。比如在这个时代,即使风调雨顺,在丰收的年景,一亩地的产出大约一百五十钱左右,一百亩地也一年收入也就一万五千钱,除去税收、种子和人工成本,净利润不过三五千钱。
陈应想了想补充道:“跑去打工的人多了,长工短工也就不好招了,就算能招到,佣金肯定要大幅提升的,这样一来,种田的收益就薄了很多,相信会有不少地主对种田失去兴趣,将田地卖掉去办厂的,这样一来,不就有更多老百姓有田种了?”
土地兼并问题是华夏几千年来一直困扰着历朝历代的问题。无数人穷其一生,也没有找到根本上的解决办法。
同时,土地兼并问题也成了华夏的宿命。一旦耕地超出土地可以承受的最高人口,乱世就会到来。
说到底还是蛋糕大小的问题,现在的蛋糕太小了,就算全给一个人吃都不够塞牙缝的,但如果将它做大十倍,一百倍,一人一口就吃饱了,也就用不着抢得那么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