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想着,一旦让狼尾谷在西域蔓延开来,形成天然的狼尾谷草原,哪怕不吃,这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也会疯狂的向沙漠要生存权。
郭孝恪的特点就是学习能力强,特别是被陈应破格提拔之后,他以陈应的门人自居,在他看来,段志感属于不识实务。他则不会让陈应为难,反正这个事情,总得有人去做。
成为西域垦荒大将军之后,郭孝恪不顾严寒,马上调集所部十四个折冲都尉,开会研究各部的驻地,然后趁着大雪覆盖,就调动大量的牙犁,将农具、种子、铁铧犁等准备完成,然后,开始踏上征程。
就在送着屯田军出发的时候,周青拿着战报向陈应禀告道:”大都护,背嵬军刘统军发出急报!“
陈应匆匆扫了一眼战报,脸上挂满笑容。
s:三更已发,有点稍晚!
第一三五章风雪万里血泪迁徙
第一三五章风雪万里血泪迁徙
要想发展西域,没有足够的人口不行。西域地广人稀,光依靠自然生育,没有数十上百年的时间,西域人口很难发展起来。
当然,主要是西域人口民族比利严重不平衡,要想维持稳定,必须让汉人口形成绝对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陈应一直想移民屯边。
只是非常可惜,这个想法很难实现。从大业末年,到武德五年,近十年的战乱,中原人口大量减少,现在开唐初期,中原都不缺少耕地,华夏百姓又是一个非常留恋故土的民族,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没有人愿意离开家乡,远到万里之外。
要强制手段,怕引起内部的动荡,况且李渊也不会允许陈应这么做,要用软的,陈应在百姓中间的的影响力又还不够。
陈应虽然连续做了好几场影响甚大的个人秀,比如抗击西秦薛氏、平定旁企地之乱,平定刘武周之乱,平王世充、逼降窦建德,创造化肥、发展科学种植,然而,李唐朝廷入关,统治天下,早已深入人心,却还远不是这么几件大事所能替代,况且陈应在朝廷文官中,根本就没有插足。
华夏民族本身就是畏战的、内敛的、阴柔的、因循的,李唐朝廷的施政不过是因应了这种民性。陈应想着把汉民族注入好战的基因,然而却任重道远。在目前情况下,从内地迁徙汉人困难重重,难以实施,可是大力发展西域,如果西域不是汉人为主体,哪怕陈应驻扎大军暂时可以威慑那些野心家,可是一旦陈应率军返回长安,他们就会反复。
毕竟陈应默默计算过,一旦西域被暴雪隔绝东西,哪怕李唐朝廷即使要做出反制错措,也需要大半年甚至一年之久的时间,在那样的情况下,叛军很容易势成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