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页

盛唐血刃 tx程志 1718 字 2022-11-11

一着不慎,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李渊想退缩,不担任这个责任。可是萧瑀却知道这个责任,你不背也得背。虽然说大业末年,天下君群雄皆反,势成水火。

当初杨广真的没有力量扭转乾坤吗?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杨广在经历三征高句丽之败,以及雁门关被突厥包围的接连打击后,他失去了进取的心思,那个时候他躲在江都,当了鸵鸟,所以几乎在大业十二年底至大业十三年前后,几乎如同星火燎原,遍地都是反王。

如果杨广可以在大业十二年的时候,痛定思痛,拨乱反正,他不是没有机会,关键是他那个时候怂了,所以天下雄群看到了机会,所以才敢纷纷造反。

李渊这个时候,不能退让,一旦退让了,让窦建德拿到了天下大义之名,那么天下人心都转身投降窦建德,事实上,李渊那个时候才会失去所有的机会。

“陛下之心,臣等明了,有此一丝仁念,便可知义宁天子以大位禅位于陛下乃英睿明断。陛下的心是好的,然则”萧瑀郑重的道:“天下乃天子之天下,万民乃陛下之万民,为人君者,泽被苍生,庇护万民,乃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一番道理!

站在萧瑀的立场,李渊高举民心大义是最基本的原则,哪怕打碎了牙齿,往肚子吞,也绝对不对承认窦建德的合法地位。萧瑀的想法非但不能算错,甚至令李渊在一瞬间还生出了那么一点点感动

李渊也不是好赖不分的人,至少他知道掌握着天下大义的重要作用,当年曹操谁何要奉天子以令诸侯(挟天下以令诸侯是三国演义对曹操的黑化),就是借刘汉余威,号令天下,虽然诸侯不把曹操当回事,可是毕竟曹操的地位的名份是无法更改的。同样的道理,真让窦建德成了天下抵抗突厥的盟主,也就是相当后世抗日战争时期常申凯的地位,无论是民间,还是地方诸侯,谁也无法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常申凯是领袖,也是合法政治首脑。

给窦建德这么一个名份的话,李渊肯定会非常被动,大唐将失去扭转乾坤的机会。

在萧瑀的固执坚持下,李渊最终也不得不下改变了初衷,他像窦建德一样,发布皇帝诏书,号召天下,停止内战,共抗突厥。

与此同时,李渊还在连续下达了十数封敕封圣旨。

原幽州总管罗艺,燕国公李艺,晋封为燕郡王,统领安东大将军,经略安抚安东道十四州。

原夏国皇帝窦建德,晋升靖北王,上柱国、大唐安北大将军,经略安抚河北道三十九州。

原江淮总管杜伏威,赐姓李,更名李伏威,晋升吴郡王、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