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个担架是陈应捣鼓出来的,不过他的功劳已经太大了,根本就需要这个发明来提高功绩。于是陈应就将这个功劳,推到了陈怀仁的头上。
李秀宁也是将领出身,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妙用。她点点头道:“这个东西简单,实用,而且取材方面,应该全军推广。”
做着担架,一路向李世民的中军节堂走去。在这个时候,陈应发现北邙大营实在凄惨,大量营墙倒塌,现在唐军士兵们正在紧急修缮,最危险的是燃烧的痕迹一直延伸到了中军大帐的五百步左右,显然郑军当时距离破营仅一步之遥。
不过,万幸的是陈应及时援军抵达,吓退了郑军。
“三姐,你没受伤吧?”刚刚进入中军内营,一名高大的将领飞快的跪向李秀宁与陈应。
循着声音望着,李秀宁发现这名高大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齐王李元吉。李秀宁惊讶的问道:“三胡,你不是在孟津吗?你怎么会来到这里?”
孟津在黄河北岸,事实上李世民为了独得这次抢攻洛阳的大功,不仅仅将陈应、屈突通排除在外,就连齐王李元吉也被李世民赶去看管粮道。
想到这里,陈应心中的不快就一扫而空。李世民为了独占大功,连亲弟弟都不给面子,不让他介入也在情理之中。尽管心中不快,不过想想眼下,却也释怀了。
“我的斥候一直盯着北邙大营,屈突大将军率领前往龙门的时候,我就得到了消息!”李元吉目光有些闪烁的道:“只是三胡没有想到,屈突大将军居然也会战败!”
陈应看着李元吉闪烁的目光,瞬间就猜测到了他并没有说实话。李世民在嫉妒陈应的战功,李元吉何尝不嫉妒李世民?事实上,李元吉如果在唐军大营起火的第一时间内,发兵援救北邙大营,估计可以赶在大营第二道营墙被攻破前率领援军抵达。
不过李元吉却率领一万余人马,渡过黄河之后,在洛水与涧河交汇的地方,就在收笼溃兵。
听着李元吉恬不知耻的说着在那里收拢溃兵,陈应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河湾集距离洛阳足足五十里,对于骑兵来说自然不算什么,都是步兵来说,还真不容易跑到那里。
突然天空中打起了闪电,响起了滚滚的闷雷之声,接着豆大的雨点从空中开始落下。
“快进帐!”
李秀宁一手拉着李元吉,一手拉着陈应。然而陈应的目光却望向了长安黝黑的夜空。
来到节堂之中,众将领早已列队而立。
陈应原本坐在担架进入大帐,李世民看到这一幕,急忙从主座上走到陈应的面前:“陈大将军,您的伤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