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一怔,接下来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在出兵的时候,陈应已经教给他了“十六字要诀”当然,除了游击战十六字要诀之外,陈应还教给他了六大原则五个要领。
六大原则是,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其次是不在消灭敌人而在消磨敌人;其三是支配敌人、掌握主动;其四是积极进攻、绝少防御;其五,飘忽不定、出没无常;其六越是敌人后方,越容易成功。
五个要领是反敌人之道之行,并竭尽欺诈之能事,敌进我退、敌集我散、敌大我避、敌小我欺、避实就虚、声东击西;不要企图太大,只要常有小胜;站在敌人翼侧,后方和圈子外围,不为敌人所合击;一切行动作战必须迅速、勇猛、坚决、迟疑犹豫就等于死;注意使用突然的袭击,不留给敌人的反击机会。陈应教给刘统的战法战术,事实上是来自后世栗大将的军事思想。
栗大将的军事思想在我军高级将领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无人超越。今天不去剖析粟大将运筹帷幄的大兵团战略思想,重点介绍下粟裕的游击战思想。在长期的战争中,粟裕娴熟地运用了朱毛在井冈山时期总结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的基础上,他创造了一套游击战术思想,即“六条原则”和“五个要领。”
当然,最后一条要领被陈应给改了。原本栗大将的第五要领是注意使用突然的白刃袭击,只要枪弹一响,刺刀就要杀到敌人的肚皮上去。造成这种原则主要还是当时自身条件太过简陋,傻子其实也知道,刺刀拼得再好,不如轻重机枪下上一阵乱扫,在子弹补给充沛的情况下,这一要领能不用就尽量不用。
如何执行陈应的战略战术,在一路奔驰的路上,刘统就已经考虑过好多回了,只是以前总是觉得很多想法还不成熟,其中有好几个难关都还没解决呢。
但这一刻,刘统忽然完全没有了这些顾虑!
因为陈应的办法,在实际检验中,已经证明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那么接下来,只要执行陈应的策略,那么就足以可以成功了。
“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办?当然是要主动出击!”刘统笑道:“此时王仁则距离函谷关不足五十里,咱们已经没有办法再袭扰王仁则了,一旦搞不好,王仁则就会命函谷关的守军,给咱们来一个前后夹击,到时候,咱们就危险了。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是以攻坚战为主,咱们这一千多号人马就没有了用处,咱们就突破函谷关的封锁,利用黄河冰封的机会,闯进洛阳的八关之内。”
一颗种子从发芽,到生根、成长到茁壮成材,除了需要合适的土壤,也要雨水和阳光。不过,环境的因素也非常重要,事实上,陈应创立背嵬军的初衷,就是打造一支山地侦察部队,避免自己大军在山地行军时,发生中伏的意外。
然而,陈应并没有想到的是,背嵬军在刘统的指挥下,利用了游击战十六字要诀与栗大将的六大战术原则五大作战要领,形成了背嵬军独特的战法,这一支军队成名,还是两年之后的松州之战,登上雪域高原的背嵬军,成了吐蕃人心中的“鬼军”,背嵬军成了让吐蕃人、土谷浑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降的战略核武器。
这是陈应远远没有想到的,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列队,立定!”
函谷道北塬,这块宽约五里多点的高塬上,被俘虏的郑军王仁则的重装战斧营两千余人,被两个团,又从单雄信旧部俘虏里,挑出二百余名身高八尺,可以举起二百斤木桩的壮汉,混编成九个陌刀团,共二十七旅五十四队。
这个时候,陈应非常怀念麾下的老熟人如张怀威、段志感、张士贵、罗士信等。陈应并没有特别熟悉的将领,就向李建成提出,调罗士信为陌刀将军,接掌这支精兵重装军团。事实上陈应心中陌刀将军最合适的人选,还是阚棱。不过现在阚棱并不在长安,重装步兵突击,必须有猛将率领,以罗士信的武勇自然是足够了,可是中原大战,罗士信如果率领钩镰枪骑兵军团,将会取得更大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