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页

“我现在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这又不是《鬼吹灯》系列,有什么好抢的?”

《万历十五年》销量比不过《鬼吹灯》是明摆着的事情,而且这类型图书的版权扩展计划几乎等于零,谁会指望着把这样一本偏向学术性质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呢!

周康同样有些欣喜,这证明了张楚两个字已然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能让那些出版机构可以忽略掉内容跟题材因素也要签下他的新作。

“这还是经过筛选之后的,还有些出版公司跟小出版社想要来捡漏,以为你的新书没出版社敢出版。”

张楚同样对新书的销量信心十足,最初《万历十五年》的销量可能爆发不起来,但持续销售能力远超他写过的任何一本作品。

要是十年之后销售起不来的话,或许可以拍一部人民的名义,专门来捧红这本书。

跟出版机构合作,显然不能只看版税比例,就算有的小出版社给张楚开出15的顶级版税,但周康也不会答应!

版税再高,铺不开货、回款速度慢、宣传能力弱这些问题相当致命。

第320章 雄心勃勃

“既然是这样,那你就帮忙筛选一下吧,最好是把他们的条件罗列出来,然后把各个出版社的优势、劣势都写在一边。汇总之后我们慢慢找出最合适的那家。”

作家跟出版社之间的关系很是复杂,他们是利益的共同体,同样也是利益的博弈方。

这是互相选择的结果,只有作家对出版社满意、出版社对作家的作品满意,双方才会签下合约,将作者的辛勤劳动转变为图书。

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出版社的关心跟支持,作家的写作经验、写作水平就不可能提高,从这个意义上面讲出版社又培养了作家。

但作家跟出版社之间的分分合合可以说是相当普遍,利益因素才是主导原因!

纠纷的诞生无非几种情况,对作家来说,出版社给的稿费太少、或者不及时、此外还有隐瞒印数减少对作者的版税支付等。

对于出版社来说,就是作家的改变门庭、跳槽。这些现象让双方之间的关系从合作变成矛盾的双方,其实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