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静好对康熙道:“皇上听说过孔夫子其中两位弟子仲由和冉求的故事吗?”
“你是说?”
“《论语》中有说,有一天仲由和冉求拿着同样的问题去问孔夫子,但是奇怪的是,孔夫子面对两个弟子却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答案,然后旁观的弟子公西华就懵了呀,问孔夫子说,先生您怎么这样式儿的?”
“仲由哥哥和冉求哥哥问您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是不是就要立刻去行动,您对着仲由哥哥说,那不行,你这不是毛愣三光的嘛,你爹和你哥还在呢,不问过他们就直接去做那哪成呢?但是对着冉求哥哥却说,对对对,别哼哧瘪肚的,赶紧撸起袖子就是干吧。”
“所以先生您这是想干哈呀?公西华就想不通了呀,然后孔夫子就说,哎呀呀,还不是因为你这两个老哥哥哦,一个是火爆性子,狂的要死,所以我得约束他啊,另一个是我们大春秋一级退堂鼓鼓手,每次遇到事那退堂鼓敲得哦,咚咚响,那我不得好好鼓励他少打鼓,多办事吗?”
“所以你听懂了没有?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静好说完之后看向康熙,然后就听到康熙忍着笑道,“公西华不是河南人,他来自东三省。”
这话刚说完,康熙就直接忍不住笑了,他都没有想到静好居然这么有说书的天赋,瞧瞧印在书上板板正正的一段话,从她的嘴里说出来,居然妙趣横生,让人听了不由地捧腹大笑。
“我跟你说正事儿呢。”静好佯怒地瞪了康熙一眼,结果撑不过一秒,她自己也跟着笑了出来了,“公西华是哪里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因材施教很重要。”
“因材施教?”康熙笑完之后细细地品味这四个字,觉得静好总结得挺好的,他道,“确实是有点道理。”
“是吧?”静好道,“有的人天生爱读书,就有的人天生不爱读书,对于后面这些人,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是没用的,得想办法调动他们对读书的积极性,只要他们自己对读书这件事感兴趣了,那么不用别人逼着,他自己就会主动去学。”
静好觉得既然大阿哥喜武,想要当大将军,那么他就肯定不止对骑马射箭感兴趣,所以可以让他读兵书,让他多知道一些历史上一些出名的将军之所以能够那么厉害不是因为他们拳脚功夫好,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多,会打仗。
康熙点了点头,读书要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倒不如不读,因为这样容易把人给读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