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4页

天下珍藏 343 字 2022-11-10

甚至于先秦时代。

不要以为,在先秦时期,先民没有涉足海洋。

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实施管仲之策,制霸天下。其中一项政策,就是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

这鱼盐之利中的鱼,可不单是河鱼,还有海鱼。

说明当时,齐国人已经开始,尝试开发渤海啦。

况且,这是有史料记载的历史。在没史料记载的年代,恐怕还有更多的古人,慢慢地观察海洋,探索海洋

就是这样,一代代前赴后继,络绎不绝,才有了后世的海运、经贸。

但是

老教授喃声道:“纵观古今历史,没有这座古城的记载啊。”

在偏僻的海岛上,有人类活动的遗迹。

这也不算奇怪。

毕竟渤海,隶属太平洋地震带区域范围,地震海啸频繁。

在古代某年,一场大地震,引发巨大的海啸,淹没冲毁了一些岛屿,以至于一些小村庄、部落,葬身于海底,这也不稀奇。

问题在于,海中的古城,规模明显不小。

尽管没有彻底挖掘完成,但是察看其中的轮廓,大家就可以知道,这是可以容纳万人以上居住的城池。

万人聚居,肯定不算村落啦,能够称之为邑啦。

在渤海之滨,万人聚居,算是一方重镇啦。况且,一方海岛,耕种的粮食,也肯定满足不了内需,肯定要与周边地区交往。

之后,多多少少,也会留下一些经济、文化的痕迹。

问题在于,在老教授印象中,他不记得,在渤海中,有类似的史料啊。

“是,我们翻查了许多资料,确实没有找到,关于这古城的记载。甚至于,一鳞半爪,十分零星的传说也没有”

旁人立即道:“我们怀疑,这是一座春秋,或东周以前,就沉没海中的古城。”

其他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主要是,东周时期,笔墨书简技术,才慢慢走向成熟。

文以载道,先民的思想文化,在碰撞之中,才擦起了绚烂的火花。

大量的文献资料,才开始在世间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