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众人立刻应道。
同时也有些感慨,圣人可真是会——挑时候。
不过也不奇怪。
这次洪水规模真的不小,很多人的房屋被冲毁了。本来就是土坯房么,被水泡个几天,轰然倒塌一点不奇怪。
如果有钱重新修缮,自然没问题。
如果没钱呢?那怎么办?欠债,可不是什么好事,无论是欠私人的债,还是官府发的债,还起来都非常吃力。如果再考虑到家当、牲畜也严重受损,欠下的债会更多,那么或许永远都还不清了。
基于这个考虑,不敢说全部,但肯定会有一部分人选择向外迁移,到别的地方开始新生活。至少,官府给的田地多,还给两到三年的口粮,种子、农具什么的也会免费发放,就连耕牛,也不是不可以租,可能就是需要排队了。
条件还是非常优厚的,只要你肯走。
官员们揣摩上意,已经有人在考虑,是不是恐吓一下百姓,不走就不给赈灾口粮……
在诸县巡视一番,回到京中时,已经是九月下旬了。
邵树德正式收到了李嗣源自疏勒发来的第二封奏疏。
“该放下了……”他拿起笔,在奏疏上批了“可”,然后便让人发往政事堂。
与波斯结束战争,剩下来的开支正好用作移民开销,这是他的设想。
战争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不单单是粮食、物资,人力的消耗也十分巨大。
在给河西、陇右给复两年后,邵树德是用河南、河东等地的夫子补上空缺的——他们,并不是没有怨言。
如果战争结束,这些夫子就可以回家收拾自己的小院、农田,不必在外奔波劳累,甚至面临死亡。
移民自己长脚,每到一地,开仓放粮就行,即地方官府就地提供所谓的“递顿”开支就行了,无需长途转运,负担大大减轻。
如今唯一的悬念,大概就是波斯人会信守承诺多久了。
事实上,邵树德很好奇,那位权倾朝野的大维齐贾尹罕尼是如何说服宫廷官员、地方贵族们的?
得到所有人支持是不可能的。最大的可能,大概就是这位宰相消耗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强行压下来了。
听说他还将派出一个使团前来洛阳,从中原聘请一批人才,到布哈拉做客。
看到此处时,邵树德不由地微微发笑。
这可真是现学现卖啊,我从你那里挖人才,你也想从我这里挖?
想到这里,他喊来了王彦范,问道:“衍圣侯在淮海名声如何?”
“回陛下。”王彦范说道:“衍圣侯当过涟水县尉、泗水县主簿,听闻关爱百姓,熟悉民生疾苦,百姓德之,尽皆称颂。”
这个回答让邵树德有点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