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树德亲自拿起勺子,给围在周围的士兵每人盛了一碗。
李一仙看得有些恍惚。上一次圣人在天德军给将士们盛肉,那一火十人已经全部战死了。上位者的恩惠,唉!
不过当邵树德给他盛肉时,他依然恭恭敬敬地将碗递了过去。死就死吧,这条命卖给圣人了。
「你们营有几口铁锅?「邵树德问道。
「四口。」
邵树德点了点头,道:「二十多年前,一个营都未必有一口铁锅。朕还记得当年用饭甑煮饭的情景。」
「有几副甲?几副铠?」他又问道。「所有人都有甲,铠有二百多副。」
邵树德又点了点头,道:「比二十年前有进步。」
干酪、奶粉、肉脯的供给量增加了,甲胃也多了,一个营还有四口大铁锅,其他工具也有所增加。卢怀忠甚至还让人用烈酒清洗伤口,军中条件比起以往确实进步很多了。
「跟着陛下厮杀,痛快。」
「日子确实没的说,越过越好。」「贼人也越来越弱了。」
「陛下,打完成德,带咱们去打河东吧。」「怕不是要打契丹!」
邵树德默默听着军士们发自内心的话语,面露微笑。
前阵子他让人送了数百匹緤布至营中,给军士们裹伤用。
细緤(棉布)在唐代也是一种纺织品,因为稀少,一度卖得比大部分丝绸贵。主要来自南方,也被称为白緤、桂管布。
军中裹伤,目前主要还是用麻布、杂绢,其实效果不太好。
细緤柔软、透气、吸水,做成的绷带,比其他种类的织物都要好。
如今需要做的是降低緤布的成本,这就需要扩大种植面积了。邵树德觉得,可以在南方试一试。
棉,大致有五个品种:草本棉、木本棉、陆地棉、印度木本棉(亚洲棉、树棉)、海岛棉。
灵州的司农寺田庄内小范围种植了部分棉花,其实就是草本棉。应该是北朝那会,由粟特商人带到敦煌,落地生根。
敦煌那个干旱的地方,其实不太适宜种植这种极为费水的经济作物。
棉花需要光照和水源,同时有这两样东西的地方不多。邵树德记得后世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种植棉花,搞得河流水位大降,生态压力极大。
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在长江流域开种更好一些。
社会经济发展,会反哺军队——这是已经发生的事。
军队实力强了,对外征战,获取资源,再反哺经济——这件事以前一直在发生着,邵树德就是靠这套起家的,今后他还想继续维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