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页

他又上网搜索相关文章,对这些数据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自从地球毁灭以来,“核能”成为一个带有恐怖色彩的词汇,每当有人提起它时,只需要一句话就能结束讨论:“你想再来一次文明毁灭吗?”

可是核能毕竟有它极具吸引力的一面,尤其是对某些科学家来说,核能带有终极性质,在它之前,所有能源都是过渡,包括光能,所以一些机构仍在进行相关研究,整个过程受到严格监控,重中之重是不被允许进行实验。

三百年来,人类的核能研究完全依赖计算机模拟,进展缓慢,最重要的是,没人能够保证技术的可靠性。

这是一场大型的兵棋推演,持续多年,每多走一步,准确率就会下降一分,时至今日,参与者都明白,准确率已经下降到这种地步:继续研究,积累的错误超出科学所能允许的最大偏差,研究变成了想象,价值无限趋近于零;就此中止,此前的心血与付出全都付之东流。

三百年前的地球发射了大量核导弹,一部分是进攻性武器,它们在第一轮战斗中完美发挥了作用,将人类消灭殆尽,还有一部分是所谓的报复性武器,即便是没有了主人,甚至没有了国家,它们仍然按原计划飞向目标,无需后方的指挥,也不依赖卫星的指引,或是借助星光导航,或是严格按照抛物线的轨迹行进,将人类的最后一点希望消灭掉。

那些监测站,在它们自己也遭到毁灭之前,尽职尽责地记下大量数据。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大型实验,代价惨重到任何一颗行星都只能进行一次,收获却也是巨大的,那些数据可以录入超级计算机,使得模拟更加精准,足以挽救摇摇欲坠的核研究。

早在两百多年前,人类刚刚复兴不久,就有科学家想去地球搜集数据,可是太空站被毁,星际交通中断,这个愿望迟迟未能达成。

这一次地球之旅,公开的目的是调查毁灭之谜,隐藏的重要任务之一则是寻找是否还有数据留存。

任务完成得非常圆满,唯一的意外出现在人身上。

伍秀实是一名核物理学家,由他保管相关数据,再合适不过,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会删除数据,将唯一的复本交给远在甲子星的老朋友毛空山。

陆林北大致明白了来龙去脉,这些数据对他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毫无用处,对于核研究机构却是一份巨大的宝藏。

如果数据只是用在模拟研究上,似乎没什么问题,所以,伍秀实为什么突然成为科学界的“叛徒”?是一个令陆林北十分好奇的问题。

他向陈慢迟讲述自己的猜测与疑惑,最后道:“希望伍秀实现在还活着,能够解释这一切。”

“站长告诉我,她见到过活着的伍秀实,但是你说她是关组长的人,那她可能是在撒谎。”陈慢迟听得似懂非懂,但是非常认真,不肯错过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