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页

《新唐书·兵志》:及贞观初,太宗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于北门长上,曰百骑,以从田猎。

但是,在贞观后期,百骑这一编制取消了。

这一切,源自于最后一任百骑长。

当时的百骑长,为侯君集,因涉及太子谋反案,被诛。

此后,太宗便撤掉“百骑”。

如今李治手里,虽然还有千牛卫等禁军,也会提供一定的消息,但大多只是皇城之内,再远,便鞭长莫及了。

苏大为这份奏折,含金量很高,里面详细提到了倭正营的构成,以及各种职能运作。

而且不是空谈,涉及到许多具体的东西,可以说是十分成熟的一份“未来企划”。

以李治的经验判断,十分可行。

如果真按让苏大为按这份奏折放手施为,至少长安内的风吹草动,什么都瞒不过李治。

至于以后,若李治肯放权,倭正营监察的手,便可遍及整个大唐,乃至伸向藩属和周边国家。

这是独属于皇帝一人,大唐最为隐秘的情报机构。

以前从没有过这样的机构,在大唐的职司和官僚体系中,从未有过这样的编制。

这也等于,只要李治点点头,这把刀,就握在了他的掌心里。

心动,怎能不心动。

但是……

李治的目光盯着苏大为,良久:“若倭正营真按你的想法去建设,以后必将成为一个庞然大物,朕在一天,尚可驾驭,若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