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页

就算如此,吐蕃仍做了一番精妙的“微操”。

一方面,吐蕃派精锐封锁前往大唐的通路,尽全力捕杀吐谷浑的使者,使吐谷浑无法向大唐及时传递消息求救。

同时,吐蕃人自己不断派出使者,通过对大唐鸿胪寺,及一系列高级官员释放虚假消息,并用珍宝厚币,对朝中高官展开一系列“游说”。

对能在朝堂上说上话,能对李治施加影响力的贵族高官,重点“照顾”。

以致于朝堂上大量的声音,都是替吐蕃说话。

是不是很熟悉?

战国时,秦赵决战长平,秦国也正是用这一招,来搞定东方六国,使六国在一旁吃瓜,坐着看赵括军被秦军歼灭。

就算千百年后,这种游说它国高官,实现自己战略意图的阳谋,仍是屡见不鲜。

正史中,正是因此,李治一时难以决择。

而当时李治又一心想征服高句丽,实现太宗未完成的功业。

大唐战略由此向辽东倾斜。

这就给了吐蕃最宝贵的时间窗口。

在大唐显庆四年,吐谷浑大部被吐蕃给吞并。

残余部纷纷内迁,“内附”大唐。

直到那时,李治才如梦初醒,派出大唐名将苏定方,与吐蕃展开大战。

可惜为时已晚。

虽然有苏定方乌海之战,以一千破吐蕃副相达延莽布所率八万吐蕃兵的战场奇迹,但终究无法改变大唐战略被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