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具体便要提到大唐的“羁縻”之策了。
首先,因为地方原本最强的势力被打散了,各族,各小国、部落便多了。
这些小国一多,被作为强势的宗主国,大唐自然可以施展平衡手段,左右缝源,居中调停,以最小的代价,维持住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大唐并不需要在当地投入太多兵力,设一个都护府,或者像安西四镇一样,在唐初期其实就相当于哨所和观察站一般的存在,并无大量的驻军。
可以理解为后世的大使馆。
那么点人手,如果兵乱,根本没有力量去平息,主要的职能,还是在平时维持住地方的平衡,不使一家独大。
这样做的好处有二。
第一,大唐不用大量驻军,也就省去了无数的钱粮。
否则大唐再富,也无法支撑在遥远疆域的长期大量驻军。
这都是烧钱的玩意,大唐不干。
其次,因为只留有少量的人手,除了在平日里平衡各族和小国的势力,还有着收集情报的职能,为朝廷的决策提供情报支撑。
然后因为驻留的人手少,万一地方上乱起来,把这些唐军据点拔除了,对大唐来说,也是不痛不痒。
你拔了我还可以再建,根本不花多少钱。
人手也不会损失多少。
所以在武周时期,大唐与吐蕃争西域时,安息四镇才会旋起旋灭。
你拆了我再建,交错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