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说,至少要有能够为普通步兵提供掩护和火力支援的重型装甲单位,既可以抵御外星生物的攻击,也能够作为火力平台有效输出火力。
这可不是一个好实现的目标。
虽然说可以让泰坦装备防盾来作为重型装甲单位使用,可受限于泰坦本身的设计问题,它们着实不能算作是重火力单位。
手提短管炮和重机枪固然能够发挥出不错的杀伤力,但和军方所希望得到的重火力之间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毕竟受限于泰坦本身的设计,它们所携带的弹药量是有限的,常规战场作战还好,后勤跟得上,弹药只要供应得上都没有问题。
陈新所设计的模块化弹药箱可以保证它们即便是在战场上交火最激烈的时候,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换弹,不会影响作战。
但是在狭窄崎岖且深邃的地下隧道内,想要保证弹药供给就很成问题了。
所以军方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在地下隧道环境下使用,且能够稳定持续发挥火力优势的作战单位。
而这恰恰不是一个好满足的要求。
按照现如今在战场上所得出来的经验,和外星生物交战的烈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二战战场,重型机枪时常是一条弹链直接打光,然后在半分钟内换第二条,接着继续一次扣光,直到枪管打红。
在如今这个气温达到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下,能够把重机枪的枪管打到发红,可想而知需要泼出去多少子弹。
如果不是炎国一直以来的火力不足恐惧症导致国内储存了大量的弹药,恐怕现在还要为这巨大的弹药消耗而犯愁。
现在倒是好了,多年积压的快要过期的弹药都打出去了,倒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后勤的仓储压力。
不过要计划反攻,那么该怎么保障弹药消耗,就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显然军方是没有办法去实现他们反攻和清缴外星生物的计划的。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军方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