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页

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抵御可能出现的陨石撞击。

如果是大型的陨石撞击那什么也不用提,除非陈新现在造出能量护盾来,否则一颗陨石砸下来整个城市都没了,也不存在什么抵御不抵御的问题。

但如果是小型的陨石,甚至可能就只有一丁点大没烧完的陨石坠落,穹顶的这种结构就至少能够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使其对穹顶下的城市不至于造成大的损伤。

而且这种单独的气囊结构即便有一部分被破坏,也可以将破损的部分替换,不至于坏了一个洞就需要把整个穹顶换掉。

原本确实只有钢材适合用来做这种大型的支撑结构,其他材料的话无论强度还是成本都不太合适。

但是现在这种非牛顿液体材料的出现,却给了陈新新的选择和灵感。

这种材料在凝固变硬之后的强度已经经过了测试,虽然在硬度上不是特别出众,但韧性很不错。

尽管这种材料原本的开发思路是作为液态存在,在受到冲击之后才变硬,但如果利用它变硬之后的特性,也不是不可以作为一种材料来使用的。

按照陈新的设想,他是想用这种材料在三角形的efte气囊表面再编织出一层支撑结构,提升穹顶的强度。

这在设计穹顶结构的时候,陈新其实也和有关专家讨论过这个问题,只是当时提出的是用钢丝来作为材料,但这样一来质量就大大增加了,而且钢丝本身是比较柔韧的,支撑强度也不够。

尽管之后大家也提出了诸如工程塑料、碳纤维等一系列可能的材料,但不是成本问题,就是材料本身达不到要求,以至于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

但是现在这种非牛顿液体材料的出现,却给了陈新一个新的选择。

他可以使用这种材料像应急生存舱一样在efte气囊的内层填充上一层同样的加强结构,当efte气囊受到外力冲击的时候,这一层加强结构就可以成为支撑和缓冲,分散外力所带来的冲击,加强efte气囊的强度。

不然的话,efte材料本身也是一种柔性材料,在破损之后无法维持自身形状,对于穹顶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麻烦的。

比如说一些小块的陨石,虽然击穿了efte气囊,但其实只是在气囊上击穿了一个小孔,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内部加强支撑,气囊就会完全瘪掉。

后续修复的时候固然可以很轻松找到损坏的地方,但同样这也会影响穹顶整体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