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通房香菱怀上了,他正乐滋滋在朋友圈炫耀呢,一时间倒也不着急娶妻。
薛姨妈见他如此,加上有可能提前报上孙子,倒也没怎么催促,日子依旧过的逍遥自在。
薛蟠的嗓门洪亮,史家两位小侯爷跟着一起起哄,那一桌子坐的不是族学同窗就是相熟的公子哥,闹腾的好不欢快。
说起来,史家两位小侯爷其实有些读书天赋的,只是史家一心走将门路线,耽搁了而已。
今年堂兄弟俩一同考上童生,史家双侯自是乐不可支,甚至亲自跑来贾琮家中道谢,留下了丰厚的谢礼。
若非那时候正是贾琮写小说正忙,京城权贵冷眼旁观,不适合大操大办的话,怕是两位侯爷都要摆三天流水席。
倒不是看重了两个区区童生,而是证明史家后继有人!
这一点,在眼下京城勋贵圈子整体青黄不接,后继乏力的时候相当重要。
加上又有当今的压力,可以说京城勋贵圈子的压力极大。
在这等时候,只要不掉队,怕是以后的前景都不可同日而语,怎么开心都不为过。
原著中,也不知为何史家突然就衰落得不成样子。
不然,电视剧的最后情节,史湘云也不会沦落到成为船娘无处求救的地步。
眼下,贾琮算是明白怎么回事了。
像是史家这样的勋贵家族,但凡在京城立稳脚跟,就算再难也会咬牙坚持,实在是京城的机会更多。
可原著中保龄侯好像自请外调,显然不是在勋贵圈子和军中彻底失势,就是不愿蹚浑水‘自甘堕落’。
一旦外调地方武官,除非遇到紧急战事,不然再想调回京城,在没有强力大佬的支持下可就千难万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