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对狄青而言,他身上有多年来在战场上真刀实枪、一点点拼杀攒起的扎实战绩,之前是因一介白身,知要走制举路子,官家一直压着没赏,才令他在军中一直做着武官的职事,却未有半分官职在身,地位很是微妙。
当过了制举的明路后,这些功劳就可被一道清算,不说一步登天,也起码能在对西夏的战场上,做一员独当一面的‘儒将’了。
狄青还沉浸在不必分开的喜悦中,闻言不假思索道:“但公……摅羽既为主考,自需避嫌,我若赴试,怕是不妥。”
正因太明白这点,狄青刚一听到这一消息,就自然地将自己参考的想法给抛在了脑后。
总算明白狄青的顾虑,陆辞失笑摇头:“国家选拔贤能,你既为有能之人,怎能不去?况且除去弓马武艺做不得假外,文试为防作伪,自有封弥,誊录官在,莫说我无意徇私,哪怕真有那心思,也是难如登天。”
不仅出题的远不止是他一人,批阅试卷的,也得经过至少三位考官,轮到他裁定时,多半已到最后定名次的阶段了。
至于其他,他被锁入院中后,唯一会被公布的,就只有考试出题范围,那可不是什么秘密。
就譬如贡举的参考书目总有那么多本,延伸出的考法却有无数种,哪儿是说透题就能透题的?
只不过狄青的顾虑也非多余。
陆辞很是笃定,当狄青赴考时,决计不乏以这一说辞为借口,对他进行攻诘的台官。
只是在他看来,等真到了那日,再据理力争一番便是了。要一昧顺应台官的心思过活的话,那他怕是得立马打包行囊滚出官场,免得扰乱了以资历擢升的‘惯例’。
陆辞的真正底气在于,要是真正想做的事,目前还真无人阻拦得了他——更别说还是被他一直放在心上的‘送小男友报名参考,踏上仕途’的这桩头等大事了,更是容不得半点闪失。
听完这话,并不知陆辞那些打算的狄青,倏然心动了。
他有意仕途,且耐心等候那一‘时机’这么些年,倒不是因为有多在乎功名利禄。
而最主要的缘由,还是不愿一直被公祖远远抛在后头,一直厚颜做那沾光人,却回报不了公祖半分的累赘。
要能在官场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替心上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