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页

赵顼眼中露出赞叹:“先生的浩然正气,真是神妙无双啊!”

黄尚笑笑,挥手散去。

文气方面,他已是此世巅峰,道家修炼,则与逍遥子交流心得,这样的条件,若是不能进步神速,反倒是怪事。

而赵顼还是中二的年纪,表面再沉稳,对于这种力量也是极其渴望和好奇的,黄尚就将浩然正气的诀窍传授给了他。

毫无疑问,赵顼屁都没学会。

不过这不影响赵顼的狂热,以致于平日里不会说的话,现在也掏心窝子了:“先生真要去广南西路?我实在是不舍!”

状元的文章是公布的,供天下人学习,黄尚那篇经略两广的文章,自然也就被众臣反复研究。

所以现在,在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首相推动下,许多臣子就以各种理由上奏,要将黄尚外调,实现他的“理想”。

和后世一样,京官当久了,其实许多官员都希望外派,在地方任职,主政一方,有了资历后,再回到京城。

地方主政养望,中央御史弹劾,是公认的升官快车道。

但即便是三元魁首,也没有第一年就外派的道理。

正常情况下,进士一年一考一迁转,黄尚就算考核全优,每年都升一次官,至少也要在京城三年,升到七品朝官,才有资历,外派任知州,主政一方。

可现在,他马上就要外派了。

在许多人眼中,这不是好事。

谁都知道,黄尚之前在琼林宴救下了太子,如今又得皇子赵顼敬重,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任何知州都比不了的,更何况去两广那鸟不生蛋的流放之地。

赵曙自然是不认同的,但文官的嘴,喷人的鬼,天天上本,天子也有些架不住了。

黄尚看着他们表演,在最适当的时候站出来,表示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