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页

幸好三艘共工级在设计建造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让这些突发状况都被有惊无险的应对过去。

“终于到了。”

一旁的副手安宁,拿着一个平板电脑,调出一份文件:“队长,目前航天部已经将木星轨道上的所有设备,都移交给了我们。”

张树义接过平板电脑,上面罗列了木星轨道上,此时仍然在运行的设备。

其中包括57台探测器、16颗专业的探测卫星、5台着陆器。

另外还有两个资源储备空间站,以及两艘前锋级飞船,这些都是航天部陆续送到木星轨道的。

当然,这些设备和物资,也只是用于应对初期的工作需要。

而随着时间推移,三艘共工级飞船组成的木星远征军,将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业体系,实现自给自足的发展。

“阿宁。”张树义转过头来吩咐道:“让二号舰准备好,抽调一部分人手,利用那两艘前锋级飞船,开始开采一些资源。”

“明白。”安宁点了点头。

很快远征军内部分头行动,一部分人接收那两个资源储备空间站,将其整合起来,准备建设木星卫星城。

另一方面人员,则操控着两艘前锋级飞船,前往木星的各个天然卫星,开采需要的资源。

虽然木星本身的超强磁场和引力场,让宇宙飞船很难进入其中,但木星轨道上的天然卫星、小行星和冰晶物质,都非常丰富。

单单是79颗天然卫星,上面蕴含的资源,就比蓝星地表的资源还多。

这倒不是说蓝星的总资源少于这些木星卫星,而是涉及到一个开采难度的问题。

就比如黄金,蓝星的黄金总储量是两万兆吨,问题是这些黄金中的绝大多数,都储藏在地核和地幔中,在地壳的那一部分,人类都没有办法完全开采。

按照联邦现阶段的开采技术,已经可以开采陆地1500~2500米深度的固态矿物,海洋的海底矿物,则只能开采200~1500米深度的海底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