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页

到底要不要让这桩婚事成呢?

老父最后还是同意了,原因也算简单。这位书生从乡下而来,到了汴京之后虽然惊讶于它的繁华,却没有迷失在其中。

老父派出去假意勾引书生看看他会不会沉迷在青楼楚馆中的局,书生很清醒地没有入局。

当时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在青楼中填词抚琴,有好多闻名遐迩的有才之士都以这种娱乐方式为雅趣。

虽然男人是开心了,但是家中的女子就算再三从四德也不可能真的毫无芥蒂。就单凭书生不好美色这一点,就让老父很满意。

后来书生与小娘子成亲了,后来书生中举在老父的引荐下外放做了官,后来书生又回到了汴京,后来书生与小娘子的大儿子也入朝为官了,后来老父过世了。

老父过世之前很欣慰,这书生不管后来是否发达,与自家女儿的感情一直都是琴瑟和鸣,只要女儿生活幸福,作为父亲其实就已经满足了。

如果所有的故事到此为止,如果在靖康之难中书生死了,或者小娘子也不会有爱之深恨之切的执念。

书生确实不爱其他美人,家中多年只有小娘子一人,在外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并不代表书生没有古怪的嗜好,他很喜欢瓷器,而当世皆知瓷器以汝窑为最。虽然汝窑从唐代就开始烧制了,但是让它蜕变成惊天之器却是在徽宗年间,算起来烧得时间非常短,也就二十多年。

这东西是专门给皇上用的,民间很难得到,如果想要入手只能等御供的捡剩下退了出宫,外头的人才能竞相购买。

书生一直想要求得一件汝窑的瓷器,从听说它的那一天就想要,一想就想了二十年。靖康之难后宫里有一把汝窑天青色的茶壶流传了出来,书生想尽办法想要弄到手,但以他们家的家底竞争不过别人。

好在小娘子有一幅家传的唐朝年间名家之画,高价购得茶壶者愿意以物易物。小娘子也就同意换了,毕竟自家官人只有这个好爱。

可自从书生得到了这个汝窑茶壶,就有了种疯魔的感觉。家里的其他人都不允许碰,有次小儿子想要看一眼居然被打出了书房。

这已经引得小娘子不喜,家中发生了不开心的小事,外头却是大事不断,靖康之难后,因为皇上被俘、汴京失守,就有了朝廷上下决定南渡到临安去的决议。

这南渡可不是什么后来的南巡,虽说还撑着脸面说去南边建立赵家的朝廷,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打败了落荒而逃,不可能准备周全如同春游一般。基本都是人心惶惶的一家子快点上路。

而这个时候,各地起义早就不断发生,路上也一定不太平。书生与小娘子就遇到了一路山贼,两方争斗之后,家丁败了。

这山贼也是古怪的,这时竟然出了一个二选一的单选题。一方面是书生多年的收藏包括他爱不释手的汝窑茶壶,一方面是小娘子与他的小儿子,要不留财,要不留命。但是却不要书生的命,这位好歹是朝廷命官,没必要死磕。

山贼也以为书生会选择救人,毕竟人是最宝贵的,至于其他的财富,李白不也说了千金散尽还复来。可是这时候书生出乎大家意料地选择了留财,特别是他一直抱在怀里的茶壶,谁也不让碰。

既然书生做出了选择,山贼没有放过小娘子,把她与小儿子都掳到了山寨中。当然了,贼不走空,他们也没有真的放过抢劫财物。

书生最后保住了他的命,还有他怀中的天青色茶壶。

而小娘子却受了很大的打击,这些年的情义,还有书生与小儿子间的血脉之情居然都比不过一只心爱的茶壶。

她真的太想知道这茶壶到底有什么好,就算是看上去美一些,但它是死的,死物为什么会重要过活人?他们夫妻之间可是有二十年的相濡以沫,为什么抵不过一盏茶壶?

十年过后,多年前外放为官没有一起南渡的大儿子带兵围了山寨,救出了母亲与弟弟,只是那时候的小娘子已经半疯。她很想要问清楚为什么,想要得到一个书生抛弃她的理由,大儿子无奈下只能带着母亲去杭州见了一面书生。谁想到却在第二日,小娘子就悬梁自尽了。

梁志智看到一个美女上吊自杀后舌头都吐出来的狰狞模样,终于有恢复了他自己的意志。而这时画面又切回了最初的小娘子穿着天青色汉服的温柔模样,不过在梁志智把一个故事看完之后,他可不认为这小娘子会真的温柔无害,这笑容分明是透着诡异。

“我知道你可怜,你到底想怎么样?报仇吗?这宋朝都灭了几百年,你家那位早就化成渣了,我们能不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