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幸亏是不用背的。

这首长长的“五排”里就提到过一句“飘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

这说明他搬到夔州时已经确诊消渴症三年了。

所谓的消渴症,大部分都是后世的糖尿病。

接下来几年杜甫这病越来越严重,甚至还出现了耳聋之类的并发症。

那段时间折磨得杜甫先写了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发心里的忧闷,又写了首《耳聋》表示“我这双老眼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变瞎,反正耳朵已经聋了两三个月”(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算算时间,应该是差不多了。

杜甫既然知道了这是一千多年后,自然无暇为自己的境遇伤怀了。他奇道:“消渴症有办法治好吗?”

吴普摇着头说道:“还没有办法,不过可以用药物控制病情,防止病情加重引发更多并发症。”

糖尿病是种慢性病,只能长期吃药控制,暂时还没有根治之法。

杜甫这病应该是长期饮食不当、奔波劳累造成的。

要知道他这些年一度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连茅草屋都是众筹建起来的。

所以他这病最有可能是2型糖尿病,临床上已经有相对成熟的控制方法。

具体情况,还是得去医院看看再说。

吴普和杜甫商量了一会,直接给自己、杜甫、苏轼都整一份明天的体检套餐。

顺便看看以后能不能约个体检团队开着体检车过来给其他人也检查检查。

员工体检也是福利的一部分!

吴普带着苏轼和杜甫去觅食,顺便和系统讨论杜甫他们的健康问题:【要是他们以后过来定居,病故的人是原地康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