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普领着苏轼去放映室,给他们找了个繁体字幕的《华夏通史》纪录片,投放在大屏幕上让他们看看后世书写的历代历史。
其他人齐齐过来了,连苏轼在内十一个人排排坐,专心致意地看起了真人讲解的“史书”。
比起已经拥有手机的苏轼,韩娥等人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新鲜事物,即便是有点枯燥的纪录片她们也看得津津有味。
吴普安排好苏轼等人,这才安心地跑去研究全息投影系统。
全息投影系统已经载入到吴普的工作电脑里。
他把工作电脑搬到第一个展位内打开操作系统,又去车上取出第一样藏品。
那是个十分精致的玉盒,通体被打磨得十分光滑,表面有灵动的双鱼纹饰。
盒身有可开合的子母扣,顶部还有可活动的玉环。
比较特别的是,它的盒盖有两处不起眼的修补痕迹。
目前许多展出的、买卖的文物都是出土物,说白了就是从墓里挖出来的,属于陪葬品范畴。
这种使用痕迹是很难得的。
墓主人为什么要把一个修补过的东西带进墓里?
肯定是因为墓主人格外喜爱它,又或者它对墓主人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不管是哪一种,应该都是个很有趣的故事。
吴普之所以想把它拿出来展出就是这个原因。
要不然这个玉盒涉及的工艺并不复杂,不至于放到第一批来展出。
吴普对玉盒背后藏着的故事非常感兴趣。
吴普把玉盒放到展位上,盖上防护罩,调出全息投影系统的控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