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七章 农业增产的问题

镰刀效率低,还总需要弯着腰,而掠子却不然,可以站着使用,效率超镰刀五倍之多,你镰刀收割一亩地,用掠子就可以收割五亩。

这种工具在后世一些农村尚且存在,一些地方不方便使用机械收割的,通常都会使用掠子、镰刀。

何太吾看着“掠子”,凭借着多年耕作经验,想象出了实物与操作方式,不由地感叹:“皇上,这种工具好啊!”

朱允炆笑着说:“这掠子来自于民间,如果农学院可以深入到山西、山东一带调查下,或许可以看到。农学院想要提升亩产,减轻耕作压力,还需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向农民多学习,多请教。”

盛仲、何太吾深以为然。

农学院定位是农业增产,不向农民学习是不现实的,闭门造册对农学院一点用处没有。

朱允炆指了指掠子的图纸:“这种工具制作起来简单,就作为农学院打开局面的第一个产品吧。眼下四月初,河南、山东、北直隶收割夏粮多是在五月中旬至下旬(文中日期皆是农历),可以赶赴地方批量制作,也可以制作之后运往地方,如何安排就看农学院了,朕希望这一个工具可以让百姓记住农学院。”

盛仲、何太吾连忙答应,也清楚这是一个打响农学院名头的绝好时机,农学院的研究成果想要得到更广大百姓的认可与支持,就必须让他们感觉到农学院的东西并非是空有其表,而是真正可以给他们带去好处的。

在朱允炆离开农学院之后,盛仲当即找匠人制作了掠子,并亲自到田间,以半亩青苗试验,结果大获成功。

何太吾在找胡濙申请了相应资金之后,召集农学院五百监生,一口气选出了四百监生,命其各带匠人、掠子图纸与农学院旗帜,赶赴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地。

农学院的监生,多数出自寒门与底层,对这种工具的宣传更有热情。

朱允炆进入医学院,对王宾、盛寅等人夸赞不已:“燕王、魏国公、兵部来信,高度夸赞医学院。对战哈里与帖木儿,重伤军士七千余,但经过军医抢救之后,只有三百五十六军士没有抢救过来,其他军士,或残或废,但总算是保住了性命。而轻伤军士只有寥寥几个感染伤口,没有抢救回来。医学院的医术救死扶伤,可谓是功勋卓著。”

七千多重伤,死了三百多,比例只有百分之五,这个结果相对于过去重伤病营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数据已得到了极大改善。

如果没有这些年来医学院的诸多成果,外伤医治、麻醉药物、缝合技术、包扎技术、正骨技术,包括高效率的运作方式,七千重伤军士里面恐怕要死去一两千人。

王宾摸着发白的胡须:“医学院能有今日,全是皇上的功劳。”

盛寅连连点头。

太医院也好,医学院也好,医学研究都过于集中在经络、气血、五行,关注人体自身恢复,效果虽好,但确实不适合外伤医治。

但随着朱允炆新医学理念的提出,医学院被打开了一扇大门,人体的秘密一点点被揭露出来,外科与手术,微观病症的研究逐渐深入,并走向实用。

现在的中医,即可治内伤,也可医外伤。

朱允炆摆了摆手:“医学院的功劳,属于医学院所有人,属于每一次投身医学的人,把功劳都归给朕可是错误的,每一份成就背后,都是你们的付出,你们的荣耀没有人可以抢走,朕也不例外。”

王宾、盛寅等人笑得很是舒心。

有这么一个明事理,不争功,又卓有见识,全力支持医学院研究的皇帝,是医学院的福气。

盛寅犹豫了下,对朱允炆说:“皇上,医学研究已经到了关键阶段,但皇上所说的静脉、动脉,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臣听闻此番俘虏众多,是否可以给医学院一些俘虏作相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