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老师,你就看看向南他们这些小鬼,能吃苦的劲,是不是不比我们当年差?这戏的受欢迎程度,也摆在这里,照理说,剧团的事,现在和我屁关系也没有了,我不该多嘴,但是,我就是看着他们心疼,觉得,要是这样的付出,还没有合理的回报,太不公平了。”
老谭的心动了,他看了看不远处刚刚下场,已经是十一月了,仍然还大汗淋漓的向南,和老杨说,好吧,我就豁出我这张老脸,我们明天回去。
老谭和老杨两个人,出了杭城的城站火车站,老谭就打了一个电话,打完电话,领着老杨,打的直奔宝石新村省政府机关宿舍去了。
这么多年,老谭第一次下定了决心,要去找省文化厅原来的厅长老钱,钱厅长在浙江文化界,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他既是一位著名的剧作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一九五六年,老钱还是二十四岁的小钱时,完成了昆剧《十五贯》的改编和排演工作,这对全国戏剧界是件大事,因为昆剧早已失传,是小钱完成了首编、首排任务,于是,组织上决定让他带队赴北京演出。
结果,第一场戏开幕的时候,整个剧场里观众寥寥无几,京城里的人都说,昆剧不是早就没有了吗?现在还看什么昆剧呀!
于是,小钱他们无奈,只好四处奔波,找到了当时在文化部工作的浙江籍的戏剧评论家戴不凡等,通过他们,又走访了戏剧界的很多老前辈,拜访社会名流,动员他们来捧场。
结果这消息不胫而走,居然还传到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那儿,罗瑞卿爱看戏,看了浙江昆剧团的昆剧《十五贯》后,感到十分惊讶,居然有这么好看的戏剧,连忙向主席汇报。
主席早在延安时爱看评剧,听说失传已久的昆剧被浙江编排出来,是个新生事物,就提出要看一看。
于是,浙江昆剧团《十五贯》剧组有了上中南海怀仁堂演出的机会。
四月十七日,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演出,大为赞赏。
第二天,他派人到剧团传达三条指示:第一,祝贺《十五贯》的改编和演出,都非常成功;第二,要推广,凡适合演出的,都可以根据各剧种的特点演出;第三,对剧团要奖励。
四月二十五日,《十五贯》在国务院直属机关礼堂演出,主席又亲自去看了一次,主席连续两次观看《十五贯》,轰动了京城。
四月十九日,总理也观看了《十五贯》的演出并接见全体演职员,鼓励大家说:“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
五月十七日,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邀请首都文化界知名人士二百多人,在中南海紫光阁举行昆曲《十五贯》座谈会。
总理亲自出席座谈会,作了约一个小时的长篇讲话,他把昆曲誉为江南兰花,并盛赞《十五贯》是“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