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他们一听,知道他是有量的人。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他们占据着这餐厅的一角,其乐融融。

张晨和柳青他们,对慧珍和海祖,为什么会到纽约,又为什么会开这家餐厅,很感兴趣,慧珍就和他们说了。

他们是四年多以前来美国的,最早到美国,不是纽约,而是芝加哥,海祖在一家餐厅里当厨师,慧珍就在她说的那个都是温州人的批发市场里,给亲戚当营业员。

当时,他们有一个四岁多的女儿,两岁多的儿子,都留在了家里,让老人带,慧珍说到这里,眼眶都有点红了。

她说,现在女儿都上小学二年级,儿子也马上要上一年级了,四年多了,他们一次也没有回去过,给人打工的时候是走不开,也舍不得回去的机票钱,没想到自己当了老板后,就更走不开,这餐厅一年到头要开门,没有关门的时候。

他们是在芝加哥干了两年多,这里的餐厅老板,也是他们温州老乡,他要到欧洲去,就鼓动海祖和慧珍来接手这里。

“我们哪里有这么多的钱。”慧珍说,“好在十几个老乡,大家凑凑,借了我们一笔钱,他们就说,总是给别人打工打不出头的,支持我们自己做,这里原来的老板,也同意我们欠他一部分钱,我们这才把这店给盘下来。

“在这里,也开了两年了,好在生意也还可以,再干个半年,就可以把所有欠的钱都还掉了。”

“那你们以后,有什么打算?”柳青问。

“很简单,就是继续赚钱攒钱,希望能回国一趟,希望能有能力,把儿子女儿接过来。”

慧珍说到这里,眼眶又红了,她说:

“我现在打电话回去,女儿拿着电话,都不肯叫妈妈,儿子更是,我们走的时候他才多大,对我们一点印象也没有,对他们来说,我们就只是两个照片里的人,哪里有爸爸妈妈是这样的。”

小芳赶紧说:“都会好的,慧珍姐,这种血缘关系,是断不了的,等他们来到你们身边,用不了一个月,就会很亲了。”

其他的人也都说是,慧珍笑了起来,她说:

“想想我们也还算好的,辛苦是辛苦,但在这里,总算也是有了这么一家店,全靠那么多的老乡帮忙,真的,我自己都不知道,人家都说,借钱借得朋友都没有了,我们是到了需要借钱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帮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