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城市可能不是一个生物多样性贫瘠的地方,也许在未来,城市可以作为保护关键种的栖息地。城市的绿地尺度虽然小,但是也有很多生物的尺度是很小的。”
方野在心里把这个故事记了下来:“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例子,谢谢老师。”
王彦补充了一句:“帝王蝶这两年数量又下降了不少,屡创新低,今年的情况好像格外糟糕,和美国的山火应该也有关系。”
方野无奈,最近几年全球变暖,极端气候频繁出现,对蝴蝶来说影响是很致命的,加上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在城市里种点马利筋可能是杯水车薪。
有多少效果另说,不过这种尝试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可以让游客了解一种与动物相处的思路,知道共生是一件友好互利的事情。
以后建城市动物展区,可以搞点帝王蝶养上,弄个花园景观。
动物园不光是要展示老虎大熊猫这些明星动物,还需要引导游客关注昆虫这些不起眼的动物,它们的作用也很重要,而且更加不容易去统计,研究它们的种群生存状况。
和王彦又聊了聊其它事情。
王彦不光是研究员,作为学校的老师,还是很能侃的。
讲到自己从事保护生物学的一个粗糙感受,就是要先于别人看到世界的变化,看到可能会出现的威胁和危险。
准备这学期的一个工作就是进行调查,看看临海市貉的分布情况和习性。
昨天晚上看到那只貉的时候,不光是为它表现出来的胆量和探索精神而感到震动,同时也隐隐预感到了它背后,在未来可能蕴含的一种冲突。
说不定再过个十年八年,貉就对城市完全适应了,习性也随之改变,可能会变成和北美的浣熊一样的存在。
那个时候就可能会出现一些人兽冲突的问题,比如貉带来寄生虫和病菌,所以提前进行一些调研也可以为未来做准备。
方野则是提到,之前因为奶茶野猪的事件,在临海市附近的村子周围放置了一些红外相机,这些红外相机采集到的资料都可以交给王彦他们去分析研究。
不光是科研上的合作,还可以给王彦的团队投钱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