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骅是边关都护杨锦仙的属下,早在中原七国时期就跟在了杨锦仙的身边,做了这个边城的统卫,他伸出手靠着火盆,看着这个简略城池里面,来来往往的人脸上因为兴奋露出的红晕出神。
中原的年节和西域部族的大祭都在最寒冷的地方过去了。
无论是中原的游商,还是西域承担着整个部族兴旺的商队,都已经整理好了牲口,中原的商人们把精致的瓷器,上好的丝绸像是堆马草一样堆在车上,西域的猎人们把这一年收成里面最好的东西塞进口袋里,牢牢放在了牲口两侧。
马匹和骆驼将养了两个月的时间,吃的肥硕而有气力,足以支撑接下来的漫长跋涉,短的,到这座边城,更长些的,会从中原直接到西域的深处,或者从西域荒漠最贫苦的部落到大秦的京城,但是无论如何都会路过这一座城。
这座负责周转两批商户的边城也就复活过来。
早在十天之前,就有大量的秦人驱赶马车,从边关赶来。
乌骅收回视线,专注看着火盆,火盆里的炭火烧着,热烈地舞动着,让他视线前面的景色有些不自然的扭曲,有两条道路,从火焰扭曲的方向隐隐蔓延出去,是的,两条道路。
这是这座边城出现在这里最大的理由。
这附近有着狭窄而逼仄的地势,并不适合筑城,前面都是适合骑兵冲锋的广阔平原,而越过出现在这里的平原,将会有两条隐蔽的道路,可以直接绕过驻扎在前面的西域都护府,以及连绵的山川,如同匕首一样凿入中原的内腹。这座表面上主管着交商的边城,其实是西域都护府的卫城。
用来警戒流窜匪徒的塔楼上面有着一丈宽的巨大火盆,里面堆满了晒干的狼粪和柴火,是警戒马匪,也是警戒西域的流窜骑兵,一经发现,立即燃起烽火台,无论昼夜,五十里外的西域都护府都会得到消息。
“东家!”
远远传来一声呼喊,乌骅抬了下眼,看到一个骑士奔过来,穿着皮甲,外面套着一层几乎油地发亮的衣服,腰间挎着一把弯刀,翻身下马,快步进了城里,乌骅皱了下眉头,吩咐旁边的亲卫下去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旁边秦兵快步走下去,拉住了那个商队的护卫,过了一会儿走上塔楼,对乌骅行礼说道:“将军,不是什么大事请。”
“先前有一个部族约定了时间,那个护卫是去迎接月部商队的,可是到了这个时候都没有来,现在已经快要天黑了,他骑着马往前奔了十几里地没有看到人,心里有些担心,勒马回来去报告给他的东家。”
乌骅点了点头,这种事情在这座边城里面时常都会有发生。
最多只是影响了一两家商户,对于整座边城的运转不会有真正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