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喾,高辛氏,名俊,出生于高辛,黄帝的曾孙。

他在位期间,以木德为帝,以亳为都城。帝喾明察秋毫,顺从民意,为老百姓着想,仁威兼施,提升自我,使天下人民信服。可见帝喾也是一位恩惠雨露,兆民诚服的帝王。后订立节气,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深受百姓爱戴。

帝喾一样在位四个元会,此后功德圆满,传位于尧帝,也就是人族三皇五帝中五帝第三帝。

尧,姓伊祁,在位期间,继承了神农和轩辕的遗志,在立身立信方面格外的突出。

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

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此外,尧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

他早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与四岳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

四岳推荐了舜,说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

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

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

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

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