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页

若是要在官场混,目标就是高官厚禄,没有打算攀登巅峰,那么就可以老老实实,循规蹈矩。

但如果是要攀登巅峰,就必须要时时刻刻有自己的“政见”。

尤其是,明知道一些规矩不合理,还不敢提出反驳意见的,这就是不敢发声。

圣朝考核官员,不敢发声的官员,就算是再优秀,再有能力,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放弃”,因为大家将来要找的掌舵人,必须是要有真知灼见的人物,必须是要能带给他们“希望”的人物。

这种人物的第一个必须要具备的,就是自己独特的“政见”。

便如一大群鱼,游在后面或者中间的,不需要担心路线,不需要担心会不会遇到暗流,会不会遇到食肉的凶兽,因为,他们只要跟着鱼群前行就可以。但如果想要当头鱼,带头的那个,就不能随波逐流了。

那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如何带领鱼群,继续向前,避过灾难,发展壮大。

所以说,这可以称作“鱼群理论”。

楚弦现在就是用这个鱼群理论来说服崔焕之。

崔焕之听明白了。

而且也明白,自从楚弦做到极州刺史的那一刻起,就必然要面临这个抉择,也就是说,是要选择在鱼群中,随着大家一起走,还是要选择那头前引路的头鱼。

崔焕之显然还是能力有限,直到现在,他才反应过来,相对来说,萧禹中书就要厉害很多,当初楚弦主动请缨的时候,萧禹中书就不愿意,更是想让楚弦放弃这个想法。

这里面,就有为楚弦考虑的因素在里面,也就是说,一旦做极州刺史,那就必然会面临这个选择,而这个选择就像是一条只有两条路的分叉路。

这两条路,只能选择一个,且无法后退,更不可重来,一条路,稳稳当当,但绝不可能再成为头鱼的可能,另外一条路,有成为头鱼的希望,但却是坎坷无比,布满荆棘,稍微不留神,就可能彻底中断政治生涯。

那一刻,楚弦做出了选择,而萧禹中书也同意且相信楚弦的选择。

这一点,楚弦在受到首辅阁回信的时候,就已经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