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铜厂很小。
外面根本看不出来是工厂,不知道的,只是以为是一户房子大一些的人家。
很多人,确实还不太确定国家政策。
产品的理化分析是没有的,大多数都是废铜冶炼,铸造成铜锭,然后通过几台老旧的锻压机,工人也少。
“只是为我们自己的产品供应原材料……”
刘春来叹了一口气。
他曾经跟朋友一起喝茶的时候,也听过。
后来因为好奇,还专门去研究过这个问题。
最终,唯一能查到的,1975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里有这么一段话:按照假设,必须使用两个工人,才能依靠每天多出来的剩余价值来过工人的生活,即满足生活必需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生活目的只是维持生活,而不是增加财富;在资本主义生产下,增加财富是前提。为了使生活只比一个普通工人好一倍,并且把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一半转化为资本,就必须把预付资本的最低限款和工人人数都增加为原来的8倍。
这只是马克思举的一个例子。
可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切都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国家没有明确的文件。
正因为刘春来研究过。
太难了。
傻子瓜子就是最明显的。
一直到87年,中央“5号文件”出台: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并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个体经济和少量私人企业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最终要等到老爷子南巡,从那之后,国内的民营经济才开始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