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了解情况。
“狗曰的!我们那里也就只有过年才能见到这样的景象……”田明发声音有些干涩。
“82年就成立了,根本就不够用,很多人都是在市场外面临时摆摊,原本的市场在福清门那边,工商所有人专门管理,收税,整个市场的经营范围是国家规定的三类小商品和家庭工副业产品……”
“眼前的这市场,年前才投入使用,但是不够。年初的时候,将近两千个摊位根本不够用,每天超过万人来交易,大部分都是外地人……而工商部门看到这情况,自然不会放着钱不赚,直接在市场外面增加了三百临时摊位,可还是不够,又在市场内的两排棚架中间增加临时摊位,即使这样,依然不够,听说已经又在修新的市场了……”
杨小乐对这边的情况非常熟悉。
“要是咱们那边也搞成这样的,每个月收摊位费,都得多大一笔钱!”
田明发双眼放光,流着口水。
刘春来叹了一口气,“没有想的那么容易的。我们蔬菜跟牲畜交易市场,也没这样火爆啊……”
公社里,他们修建了一个交易市场。
涉及蔬菜收购、批发,猪崽家禽等交易,在周边,确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可根本没法跟这边比。
“春来哥说的没错,其他地方确实很难跟这边比。无论人气、名气、信息还是交通,这里都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之前乐清那边有个规模不小的服装批发市场,我们在那边也有摊位,不过这边的市场修建好之后,那边的大多数生意人都转到这边来了……”
杨小乐告诉了田明发,为什么幸福公社那边目前发展不起来。
义乌这边的交通环境很便利。
虽然说起来这些大多数都是向周边提供各种小商品的,但是更多的是辐射到了全国。
通过这边便利的交通环境。
因为市场的存在,从一开始又是三类小商品跟家庭工副业产品,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从而导致这边每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作坊……
只要比种粮食的收入高,自然有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