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写信给赵司翰:我给做的都已经做到了,剩下的看你们的了。要是守不住成果,别再找我哭。
信是一封一封的写出去,元铮、邓凯也都出发了,公孙佳掐指一算,钟源早就该回到京城了,这时间,打个来回都够了。可为什么京城还没有关于出兵的旨意?
公孙佳又命彭犀起早了一份奏本,明明白白把前因后果给写明白,请示章嶟——您说吧,要怎么办!
就在钟源回京的这几天功夫,梁平还是没有与她沟通,公孙佳动用自己的情报网,陆续的情报送到公孙佳的案头。那边狼主一边死命地抢,一边高喊着“你们居然不守信诺,算什么天朝上国?”这边朝廷屁都没有一个。
余盛这样的年轻人颇为不安,虽然是相信公孙佳,可朝廷这个反应是不太对劲的。余盛甚至怀疑,他小姨妈那个“狼主长驱直入奔入京师城下围城”的猜测已经变成现实了!
公孙佳冷冷地道:“急什么?没有梁平我就干不了事了?”她看了一眼余盛,“怎么还这么天真?”
余盛懵了,他咋天真了?都这个时候了,还不急吗?
单良现在看余盛,觉得这孩子有点意思了,难得好心地告诉余盛:“多半是陛下又有小心思了。”余盛苦思冥想了好一阵儿,终于想明白了,尼玛!一个皇帝,要有自己的势力?你……好像是有一定的道理哦!余盛觉得没意思极了。
这都什么狗屁皇帝啊?封建帝制就是反人类,章嶟该被抓去劳动改造!余盛恶狠狠地想!
公孙佳:“行了,既然知道了也就不用慌了,不用管他。用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有个说法的,朝廷大臣们不会让他蒙混过关的。”朝上重臣都不是善茬,还有个钟源在一边催着呢。
所料不差,朝廷先是正式出了个檄文指责狼主是个叛逆,接着,公孙佳就收到了章嶟的指示,问公孙佳能不能坐镇雍邑,总揽全局,梁平那里已经开战了,就让他打着,其余的队伍让公孙佳全权指挥。
章嶟还是比较犹豫,想梁平独立。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手里无兵,公孙佳一封上疏他就得妥协,立他并不想立的长子做太子。钟源劝他吸取当年的教训,当年朱罴与纪辰不合,以致燕王遇险,钟源自己也因此残疾。
章嶟却是有些不甘的,所以才有此一问。
看到这个说法,连余盛都要被气笑了。小声嘀咕一声:表舅在干嘛?怎么不锤死这个傻逼皇帝?这玩儿要是跟公孙佳当面询问,公孙佳当面回答倒也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两人隔着近千里,一来一往的商量,大军还已经在路上了,还在这儿犹豫不决?他的确不太懂军事的。
公孙佳道:“生什么气?咱们不是已经出兵了吗?他还在这儿做梦呢?”她已经做出一个钳型攻势了,就还照着来。反正,她本来也没打算去管梁平。于是她回信章嶟:行!梁平那一块儿,我绝不染指。
单良道:“可是不管梁平,梁平即使打胜了也会损失惨重,这样舆论就会对君侯不利,会有坐视友军受困的两难。”
公孙佳什么时候也没君子过。她对荣校尉道:“你那里的舌头,该动了!”指使荣校尉派出细作,在本国境内、梁平的防区里直接放流言,不用谣言,加加减减把部分真相说出来就足够了——妖妃的弟弟想立功,擅自撩架,边将没准备才吃了亏。
梁平虽然不读书,但为了淳朴,在边军中名声很不错,边地百姓也不讨厌他,无论军民心里都偏向梁平,家家户户骂吴选真是个惹祸精!从骂吴选又延伸到骂吴宣,嘴里没一句好话。
公孙佳又放出流言:谁不想手里的兵更多一些、权大一些呢?不是公孙佳不想来救援,是上头不让她管这个事儿,怕她追究吴瀹事件的真相。
公孙佳的名声比梁平只好不差,边军中有不少老人曾受过她的恩惠,她“公平公道”是深入人心的。且公孙佳当年对有功将士的处置,除了抚恤、不克扣赏钱之外,还给不少人分了地,愿意留边的,可以搬取家眷过来,给你地!这地就是你的了!按和人口分,壮年人多少、小孩儿多少、老年人多少。
当时的情况是,反正边境地多,由于一向不太平,很多都抛荒了,国家完全可以执行这项政策。一仗打完,赢了,环境太平了,地也就中得下去了。公孙佳先掌兵部后掌户部,最后进了政事堂,有效地保证了这项政策十年如一日地执行了下去。
不客气地说,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的雏形。
公孙佳一头派出人去对付狼主,一头派出人在己方搞事,虽不曾亲临战阵,还要考虑到后勤等问题,尽力让百姓生活少受影响,竟比亲自上阵还要忙!没几天功夫她就瘦了一圈儿,看得钟秀娥担心不已,亲自盯着时刻都往公孙佳手底下塞点小点心,以期公孙佳能顺手吃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