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页

李玄都点了点头。

苏怜蓉略一思量:“妾身明白了,妾身会寻个由头去见司空大祭酒,见面的位置就定在琴舍如何?”

李玄都道:“万象学宫我不熟悉,一切听从苏大家的安排就是。”

过了大概有一个时辰,外面的雨势渐小,苏怜蓉这才起身向外行去。李玄都和秦素则是离了此地去往琴舍,虽然李玄都不认识道路,但秦素曾经来过几次,其他地方不熟悉,与音律有关的琴舍却是记得清楚,由她引路便是。

李玄都为了不引人注目,换上了一身大袖深衣,与秦素行走在万象学宫之中,不时会遇到一两个万象学宫的学子,有步履匆匆的,有摇头晃脑背书的,还有低吟浅唱古人诗词的,这些书生与李玄都的年纪相差无几,可李玄都看待这些书生时竟是有几分看待晚辈的心态,让他不由哑然失笑。

秦素好奇问道:“笑什么呢?”

李玄都如实说道:“忽然觉得自己老了,不像个年轻人。”

秦素道:“倒也正常,看你平日结交之人,海石先生、悟真大师、太平宗的长老们、大天师,个个白发苍苍,哪有年轻之人。遇到的对手也都是个个自称老夫、老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若是像个年轻人,才是咄咄怪事。”

李玄都叹息一声:“有理。”

第一百二十三章 老李大李和小李

苏怜蓉所说的琴舍不大,却很雅致,地处偏僻,环境幽静。李玄都和秦素来到琴舍门外,却见里头有十余位女子,正在听一名老妇弹琴。

在这座万象学宫中,也是有女子的,不过不同于男子,男子中还有寒门子弟,女子却都是达官显贵出身。道理也很简单,寒门男子可以科举做官,鲤鱼跃龙门,寒门女子却不能做官,自然也就绝了读书的念头。而士族女子日后嫁人,便是一家主母,要将偌大一座府邸、数百家生子、田庄佃户、买卖伙计、各种账目管理得清楚明白,非要识文断字不可,虽然大户人家可以请先生兴办学塾,但万象学宫名声在外,规矩又严,还是有许多人家选择将子女送入此地。说句功利之言,官场上都讲究一个同窗、同年,万象学宫中出了这么多朝廷大员,自家子女就算学不到什么微言大义,能早早积累些人脉关系,也是极好的,日后说起来,自己同窗做了封疆大吏、中枢阁臣,脸上也有光彩。

两人没有贸然进去,在外旁听。

秦素跟在李玄都身边的时间久了,学会了贫嘴贫舌,李玄都也是同理,对于音律一道已经不是一窍不通,正所谓熟读诗词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李玄都便是如此,让他亲自抚琴,那是万万做不到的,可仅仅让他去听,还能听出一些好坏。

在他看来,这位老妇的技艺不可谓不熟练,只是少了几分灵性,就像练剑,有些人练了一辈子的剑,不知变通,默守陈规,永远不会成为顶尖的剑士,更不可能改进前人的剑招,想来操琴也是如此,学别人再多,那也是别人的,没有自己的东西,就无法称为大家。

一曲毕,一个眼尖的女子发现了站在琴舍外的二人,开口道:“二位瞧着面生,似乎不是我们丁字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