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都犹豫了一下,说道:“那好,我便与你明说吧。”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人任神都守令,有长公主的奴仆白日杀人,因为长公主的缘故,官吏皆不敢动他,长公主出行,这个奴仆竟然还鞍前马后随行。这位守令大人得知之后,拦住长公主的车驾,以刀画地,大言数公主之过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公主因此向皇帝告状,皇帝欲要杀他,可这位守令大人浑然不怕,对皇帝说:‘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说罢,以头撞柱,皇帝只好改让他向长公主道歉,他仍是不从,皇帝最终没有办法,只能将他放走,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栗。当年这位皇帝还是平民时,乃是地方豪强,多有包庇犯人的举动,官府奈何不得,现在得了天下,反而管不住手下的官吏。何解?此谓之‘天子不与白衣同’。”
“家师不是天子而胜似天子,与天子交战必用天子之剑,要用堂堂之阵,举正义之旗,所以说天下苍生并非是一味空谈,而是要占据大义名分。因为我不可能在清微宗的层面去驳倒家师,从清微宗的角度来说,家师未必是对,但也未必算错,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都是如此,所以我只能从更高一层的天下大义来驳倒家师,所谓‘天子不与白衣同’,和天子对敌,就要在大义上站得住,否则在武力、地位、权势、伦常皆是处于劣势的情形下,我又凭什么与家师‘斗剑’?在这种时候,我与家师都是心志坚定之人,故而理念之不同,已无调和余地,好话或是坏话,方法委婉还是刚硬,哪怕我能口吐莲花,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所以此时再去用些权谋之道,已是没有太大作用了,唯有秉持大义方能有一分胜算。”
“事前,我便知此事万难成功,只是秉持着能做一分是一分之念罢了。此番师父将我逐出师门,倒也遂了我的心愿,此后不必再有宗门之顾忌,一切只为天下太平,但求问心无愧。”
玉清宁深深地望着李玄都,没有再说话,只是轻轻叹息一声。
两人谁也没能彻底说服对方,不过玉清宁总归是认可了李玄都的想法,正如李玄都自己所说,未必是对,也未必是错,总之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都是如此。
第二百三十二章 楼上老友
当李玄都和玉清宁从偏厅出来的时候,其余四人已经在正厅分而落座,周淑宁和沈长生同坐一边,秦素和陆雁冰同坐一边,泾渭分明,透出一股淡淡的尴尬意味。
李玄都察觉到了不对,不过没有挑明,而是问道:“秦部堂和楚先生呢?”
秦素回答道:“如今青阳教大势已去,三叔和楚先生准备收复齐州全境,而且百废待兴,千头万绪,所以他们两人此时并不在总督行辕。”
李玄都点了点头,又转头望向玉清宁:“萧家那边的事情?”
玉清宁轻声道:“我在昨天与那位萧先生见过一面,他也识趣,愿意配合我们,此事我已经交由流云使和烟雨使处置。”
李玄都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再叨扰秦部堂的总督府了,毕竟是一地枢机,正好我师兄在琅琊府城外不远处有一座别院,还算雅致,不如我们先去那里,如何?”
玉清宁道:“我没有意见。”
李玄都还是望向周淑宁和沈长生,微笑道:“那周女侠和沈少侠的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