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那个出演了《钢琴师》的阿德里安·布劳迪,犹太人、为了拍戏差点儿减重减出健康问题、题材无比政治正确,跟角色融为一体的震撼性演出……李察·基尔其实很想要破口大骂,他妈的你们就不能别扎堆的出现在同一届奥斯卡里面吗?都这么玩你们让别人怎么混?
他也不想要转报男配角,但有什么办法?转了还有点儿希望,不转的话就恐怕连个提名都捞不到,这还用考虑吗?
第468章
李察·基尔这几年其实一直不太顺。好莱坞向来是个俊男美女扎堆的地方, 以他的条件坐稳二线不成问题,但想要再往上走一走就不太容易了。想成为顶级的好莱坞巨星只有两条路, 一是靠奖项, 二是靠票房。前者刷声誉刷演技,丹尼尔·戴·刘易斯跟汤姆·汉克斯走的就是这条路,后者刷国民度跟制片公司的好感度, 汤姆·克鲁斯跟威尔·史密斯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无奈李察·基尔本人两方面都不怎么靠,想使劲儿也使不上劲。票房的话八十年代还好,他确实是凭借几部电影大爆了一段时间,甚至把死对头约翰·特拉沃尔塔给压在下面好几年。但可惜的是后劲儿不足,爆过之后就一直卡在半空中不上不下的, 闹心的要命。
演技方面的话,李察·基尔此人演技是不错, 但也仅仅是不错了, 够稳定,却不够惊艳是他的最大缺点。
而且他最开始也不是靠着演技上位的,脸才是他身上最大的武器。好莱坞另一个跟他很像的人物是乔治·克鲁尼,两个人都属于那种魅力型男类型的。演技中规中矩不出错, 相比较很多小明星来说是属于出众的了,但也绝对算不上是惊才绝艳那种。
这样的人遇到一个好的角色就一飞冲天, 遇到普通的角色就平平淡淡。最好的方式就是整个电影都是他一个人的独角戏, 再不就跟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搭戏也行。一旦遇上一个妖孽那就是《一级恐惧》里面的下场,被人压戏压的厉害。
李察·基尔觉得他自从跟爱德华·诺顿合作过《一级恐惧》之后自己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瓶颈,或者说是一个怪圈儿。成绩好的作品总是在那些在女主电影里面打转儿的电影。当初的《落跑新娘》是这样, 现在的《芝加哥》也是这样。
借着反战的这股东风,这部影片在国内的成绩一直都不错,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算的上是他最近几年的代表作了。但可惜的是这片子最主要的角色是两个女人,他的角色虽然是名义上的男主角,但实际上还是用来衬托女主角的一个配角而已。这也是他为什么决定由报名最佳男主角转为报名最佳男配角的一个重要原因。
没道理凯瑟琳·泽塔·琼斯这个女人能够成功而他不能啊!说不定他真的能在被奥斯卡冷遇了很多年之后捞到一个小金人也没准儿呢?相比较戏精一起凑热闹,黑马迭出的最佳男主角的修罗场来说,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竞争简直比最佳女配角的竞争还要轻松一些。李察·基尔真的觉得自己有拼一拼的底气。
这边的《芝加哥》剧组的几个主演们各自心怀鬼胎的暗搓搓打着主意。那边的玛格丽特则是看电影看得都快要睡着了。
说真的,这片子简直太无聊了。完全就是韦恩斯坦兄弟的一贯作风,紧紧抓住学院评委们的脉搏,玩了一出讽刺大戏,但却又没有让整部电影黑暗的使人反感。在这方面导演罗伯·马歇尔做的相当不错,但归根结底,这只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故事而已,洛克希跟维尔玛始终是互相防备却又互相借势的。剧情与其说是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还不如说是一场另类的争风吃醋,侧重点是如此的简单粗暴不设防。
对于玛格丽特来说这其实跟以前看的那些清宫争宠的电视剧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是对象换了而已。别跟她说那些深刻的社会意义,这种批判社会的电影欧洲每年都能抓出一大把出来,水平毫不逊色于《芝加哥》,但为什么偏偏只有这部电影能够得到奥斯卡的青睐?
其中固然有着一些客观的因素,但根本原因还在于电影戳中了奥斯卡评委们心中的g点而已。从《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到《英国病人》到《天才雷普利》再到现在的《芝加哥》,甚至是将会在闭幕式上展出的《纽约黑帮》,无一不是扣题作文,韦恩斯坦兄弟能够在后来把奥斯卡玩得那么溜就说明他们对奥斯卡的口味有着足够的了解跟揣摩,他们在拍电影的时候想的不是这部电影应该表达一个什么样的内核或者是怎么制作才能让观众们更喜欢,而是这部电影要怎么拍才能让学院的那些老白直们更加满意,以使得他们把手中的选票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