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穹顶之下

斗罗活久见 印小宇 2404 字 10个月前

在海底之下的超高压环境之中,如果进行一些金属的铸造,则会制造出密度比起寻常金属更高,内部晶体结构更加坚固的金属,甚至这些材料的耐高温性都会相对的提高。

目前他们也开始尝试制作一些机械用来在深水之中对物体进行加工,高强度的高压材料,这个时候大范围的被应用到了钻头上面。而钻头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也是相当有用的设备。

毕竟他们是常年生活在地下的,在洞穴之中就必须要用钻头开掘自己的洞穴,开掘隧道。

而到了冰面之下之后,依旧逃不过挖洞的命运。

在冰面之下,他们必须要通过自己的这些钻头将上方的冰盖儿挖掉一块,并且将空气导入这块区域之中,然后在这块穹顶之下制造出适合自己生存的悬浮平台。

生活模式其实和在地下洞穴之中差不太多。区别就在于在这里他们依赖的不是沿江河流提供的高温,而是整片温暖的海洋,所以开发,洞穴的方向可以是随意的。

可以根据人类的自己的规划,想要往哪个方向挖掘就往哪个方向挖掘,这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他们挖掘的过程中可以规整的将自己的生存区域划分成一个个六边形的区域。或者说是一个个三角形的区域,这些三角形的区域规律的分布,让每一条道路都变得井然有序,城市交通也比起之前在地下洞穴必须要考虑复杂地形的时候要容易搞定的多。

而这些都是他们在海面附近所进行的工程,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人类所占据的区域还在进一步的扩大,朝着海洋的深处前进。这个世界和地球有些类似,海面同样是极其巨大的,占据了整颗星球的大半。

而如同穹顶一样的冰面。则像是地球上的大陆板块一样。每一个板块的特性都是中间后两侧薄。而现在的人类还只是生活在距离海边最近的一块板块的边缘上。他们现在的开拓方式是从边缘继续向中央开拓。

这些年的生存之中,他们发现板块的边缘是相对比较脆弱的。冰块与冰块也会在下方的洋流活动之中相互碰撞挤压,靠近大陆这一侧的冰面边缘相对稳定,因为大陆相对于冰面来说更柔软一些,碰撞和挤压的过程中,可以生成一些类似淤泥一样的结构来进行缓冲,冰面断裂的概率并不大,也就是相当于发生地震的概率并不是很大。但靠近海洋的那一侧,冰盖的边缘就经常在破碎和冻结的过程中循环了,那一侧的位置就相当于地球之上的火山地震带。如果有人生活在那里,将自己的基地建在那里的冰盖之下的话,就会隔三差五的面对一次天崩地裂,大概就和地球上地震的频率差不多。只不过生活在冰盖下方,如果发生地震的话,造成的伤亡要比生活在地面上的人类惨烈的多,很可能一个地下城市之中所有的人都会被彻底掩埋在水下。

灾难发生的频率相差不大,但灾难的程度却天差地别,因此在这个世界类似于火山地震带的板块边缘是绝对不适合生存的。即便那里可能几十年都不地震一次,但地震一次的话,引来的很可能就是生态灭绝。

准确的说,这种并不能够叫做地震,应该叫做冰震,为了能够在更稳定的区域生存,人类在观测到了远方冰面之上发生的地震之后,选择了朝着冰盖的中心区域前进。中间后周围薄的结构就决定了,板块的中央是相当稳定的,就算是在与其他板块的碰撞之中,中央也是最不容易碎裂的。而在那里生存和在周边生存的难度其实是相差不大的。

无非是需要向下挖掘一片区域,作为承载水的区域,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这里也有类似于在洞穴之中的地面存在了。

听起来或许有点不好理解。但类比一下,挖掘洞穴就能够明白了,虽然这个世界的海洋被巨大的冰川覆盖,但其实依旧是存在着海平面的。冰面基本上是悬浮在海面之上的。因此海平面位于冰盖的某个高度层上。也就是海拔为0的位置。人类生存的就是这个平面的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