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得胜还朝。沐风问。对于言公子这不过是随口一说,可对于沐风有些还真是无从得知的内容。

回答的是萧景睿,确是胜了,只是胜的艰难。

多谢告知,沐风也算是和萧公子混了个脸熟,也能说两句闲话。所谓交情,就只这样一件件无关紧要的闲聊间结下的。

京中关注靖王的人不多,但皇室的风流韵事,总是为人津津乐道的。虽说市井舆情一日一变,但相处这几年,留心的人都能知道一二,升平馆的沐风姑娘与靖王交情匪浅。

沐风当然也一直或深或浅地向刘公公传递一些靖王的消息。如今太子入主东宫日久,唯有誉王能有一争之力,靖王仍是远离中枢,毫无夺嫡希望,亦看不出有此意图,刘公公自然也逐渐放松了警惕,不过是因为夏江嘱托,才时不时询问。真正让刘公公惊讶的是沐风在升平馆内日渐羽翼丰满,已经隐隐压过老资格的红秀、青碧,更是尽力交好豪门公子,或许就是下一个露华了。

没过几日,靖王就来了。这几年一直都是如此,只要归京,靖王总会来坐一坐,与沐风说说话,渐渐地也谈几句领兵心得、朝中处境。无论谈论什么,沐风虽然不能事事跟得上思路,却总能摸准靖王的心意。若是换一种身份,或许真能成就一对神仙眷侣,或是至交密友。如今地位悬殊,又掺杂种种顾虑纠葛,便只能做一位偶尔相见、难以言说的红颜知己。

靖王在沐风的房内和她闲谈,外面有丁乙守着,气氛却不似以往的安闲与惬意。

殿下失落,可是因为一将功成万骨枯,此次得胜代价惨重。沐风率先提起靖王心事。

靖王也难得与人谈论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只有一个沐风,国与国之战,从来都是以命相搏,将士们舍生忘死是志向所在,却也可惜有功之人难有应得封赏。说罢就陷入了沉默。

沐风默默看了一会儿靖王蹙着的眉头,挪到他身边,说出了言下之意,既对不起逝去的英魂,亦消磨仁人志士的忠心。

靖王转头看着沐风,然后倚在凭几上,说:你总是懂我。

殿下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说不在意身份地位,唯有报国之心不改。可不得正名,不得认同,谁能甘心,谁不消沉。这不该是朝廷的用人之道。战功赫赫,却不得封亲王,多少人私下里嘀咕过,更何况靖王自己。

听了沐风的话,心中有几分宽慰,靖王回答:近来总是一腔愤懑无处消解,自疑不再纯粹,竟也在意起功名利禄。听你这样一说,好受多了,只愿守住初心。可惜,因我之故,手下袍泽亦遭遇不公。自己一个人倒也罢了,父皇如此,不怕长此以往失了军心吗。

沐风从靖王的话中听出了别样的意味,以往即使损失惨重,也不至于如此,便问出自己的推测,此次殿下可是失去了亲近之人,依沐风愚见,留在殿下身侧,就是更看重您的品格,不然何不转投他人了。有了取舍,就担下了这个弊端,殿下记得他们的付出,有机会报偿就是。

靖王一时不语,许久才说:不知何时才能报答他们的一腔热血、忠心追随。一直相伴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你还记得叔平吗。

心思灵活嘴上不让人的那一位。

就是他,他挺会揣摩大家心思的,调和大家、消弭矛盾于无形。有他在,总让人无奈又发笑,还有几分单纯爱玩,是个好儿郎。说着难免悲伤。

如今这位好儿郎怕是不在了,沐风一遍遍拂过靖王的眉间,想要抚平他的愁思,殿下节哀。

叔平是为我而死的,当时敌军在侧翼突发冷箭,他武艺平平只有轻功好,就不管不顾挡在前面,万箭穿心,可最后仍对着我笑。说着靖王亦扯出一个惨然的笑。

这个笑中沐风看到的却是无限悲凉,殿下,人前您是军中统帅,要稳定军心。在沐风这里,您就是来倾诉的友人。无论是眼泪还是抱怨,沐风陪着您。

靖王终是吐露心中怨念,就只有赏银,连个武勋都没有。叔平还年轻,尚未娶妻,孤零零黄泉路远,我心里过不去。

袍泽皆兄弟,想来奔赴地府的路上亦是一只铁军。难的并不是走了的人,而是苟活在世间的我们。

孤零零的是留下的人啊。

再苦再难也要打起精神走下去,沐风提议,殿下何不再宴请一会归来的将士,沐风记得就是这样遇见殿下的。悲情中亦有豪情,不以哀伤作别,只以旷达庆余生。

是极,此时更要放诞,安享富贵之人如何懂得向死而生的觉悟。说着靖王用手捂住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