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好像皇奶奶也说过这样的话。他说。

那皇奶奶有没有说,出了坏孩子,该怎么办?

不记得了黑蛋眼角滚下一滴泪来。

但他只是在我身边一瞬流露出脆弱心软而已。

计策早已定了。先派人去劝诫,劝诫不成,再行征讨,名正言顺。

劝诫自然是不会成的,黑蛋派遣宦官侯泰赐书汉王,询问谋反之事。汉王不但不拜天子使臣,还南面而坐,逼迫侯泰向他下跪,又带侯泰阅兵,炫耀军容军威。最后还效仿他爹当年靖难清君侧的旗号,直指三朝老臣夏原吉是奸佞。

黑蛋明知锄奸是借口,当然不会处置夏原吉。

于是趁八月北京地震,汉王公开反了,历数先帝与今上为政不当之处,又以清君侧为由兴兵乐安。

若只指摘黑蛋,黑蛋怒气还小些,汉王指责先帝尽废永乐年间旧制,黑蛋自幼不容别人诋毁他父亲,尤其是这位二叔。回宫对我说时恨意几乎能烧穿房顶,大怒道:早就说爹一肚子慈善心肠,尽养出白眼狼!

黑蛋原本的意思,是令阳武侯薛禄带兵讨伐,然而杨荣拿建文年间李景隆的旧事来劝他。

李景隆,就是那个把建文君五十万大军糟蹋殆尽,自己临阵脱逃,末了又投降朱棣的废物。

以史为鉴,黑蛋于是决意亲征。

我知道历史上他赢了。可终归看他离开京城上战场,又是头一次坐镇中军,心里不安,便道:就算阳武侯无法担当大任,朝中还有些能打仗的将领,也不是非要你亲上前线吧?

黑蛋道:一则,虽然阁臣们没好意思明说,但大伙儿心知肚明,武将跟二叔更亲近些就好像李景隆跟皇爷爷是旧谊。到了战场上,大军交给他们,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连英国公,绑了枚青送给我,我也不能直接将大军交给他统领,信任终归有度。可是用人最忌多疑,尤其是涉及用兵。我无法做到用他不疑,就不如自己上。二则,我毕竟是天子,御驾亲征,也能扰乱汉军军心。二叔色厉内荏罢了,实则他是怕我的。

我便沉默不语。

黑蛋不愿看我愁眉不展,笑道:你不放心我?

我知道你一定会赢的。我说。

赢了,之后呢?

第171章 平叛

八月初八,黑蛋祭天地宗庙社稷山川百神,告以汉王之罪,随后率军出征。

郑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留守北京;广平侯袁容等人协守;蹇义、杨士奇、夏原吉、杨荣等人随军;令阳武侯薛禄等人为先锋。

我满怀忧虑为他送行,不料才过了两周,前方就送回消息,说汉庶人已经投降,正押解回京师,御驾也在回京路上了。

处心积虑谋反,憋了这么多年,终于反了,最终却像个笑话似地草率收场。

黑蛋从小和汉王斗智斗勇,实在是太了解他这位二叔。听回来报信的宦官说,黑蛋带兵到乐安城下,并未强攻城池,只令火铳弓箭齐发,营造惊天气势;又命人以箭射书入城,将汉王的人头明码标价,扰乱军心。汉王当晚就派人出城说要投降,求宽限一天安置家人,第二天一早就不顾属下阻拦,从小路灰溜溜出城降了。几乎不战而胜。

那小宦官为了讨喜,说得绘声绘色:可惜皇后娘娘不在,没见着皇爷英明神武的模样儿。早在大军路过杨村的时候,皇爷跟几位大人商讨战术,连杨荣大人那样知兵的,都猜汉王啊呸,汉庶人要夺济南城,皇爷轻轻摇着把羽扇,嘿,跟话本里头诸葛孔明再世似的,淡淡地说,‘他定然不离开乐安’,等大军开到乐安,果然汉庶人畏惧天威没敢走到别地儿去!这般神机妙算,当时小的们真是服了,服得五体投地说着就往地上一趴,真个演一出五体投地。

满屋子宦官宫女儿都喜得笑。祁镇、祁钰、金桔,三个娃子坐成一排,听得入迷,眼睛一个个亮晶晶的,满脸崇拜。

我忽然懂历史上朱祁镇为什么会被王振忽悠去御驾亲征了。

大明开国以来,从朱元璋,到朱棣,到朱瞻基,除了朱高炽身子骨上不得战场外,朱祁镇前头的厉害皇帝,都是御驾亲征能打胜仗的。御驾亲征,或许给朱祁镇造成了一种无往不利、旗开得胜的错觉,朱祁镇当时大概料不到自己带着几十万大军竟然都能输。况且他如此崇拜自己的父亲,年少丧父之人,必定是想要追寻父亲的脚步吧。

我的思路顺着历史走下去,想到这里,心头猛地一疼。连忙晃晃脑袋,不去想它。历史已经开始被我改变了,我绝不让历史按旧的轨迹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