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如水,易開難斷,若個知生死。

窗外大雪纷飞,暖阁内恩爱小夫妻并头微笑,地上一个漆金凤大铜火钵里炭火熊熊,案上一尊铜鎏金嵌宝石瑞兽香薰,威风凛凛,昂头张嘴露齿,吐出丝丝烟缕。中间圆桌上高高的白釉梅瓶里插着一大枝绽放的红梅,如胭脂一般,清香四溢。

这白釉梅瓶是永琪和筠儿送的新婚贺礼,乃元代古董。端庄挺拔,丰满浑厚,雍容典雅。瓶足底露胎,有“景德镇窑”字样。胎体坚白细润,通体施乳浊白釉,光泽温润,如脂类玉。梅瓶是元代瓷器经典造型之一,其中景德镇窑梅瓶尤为驰名。传世所见元白釉极罕见。据《元史祭祀志》载“衣冠尚质,祭器尚纯”,结合元人“尚白”的审美习俗,此梅瓶乃是极品。

收到这梅瓶时,蕴端立刻想起谢客茶馆里那句“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来,他之前已将家里那方“一池春绿”墨送给了永琪和筠儿,罗小华之墨传世甚少,伪品颇多,他所赠的自然是真物,弥足珍贵。筠儿以此梅瓶回礼,可见她也知道那句。

然后他看了看书桌上的铜胎掐丝珐琅墨床,上面没有墨锭,只见两边缠枝花卉纹夹正中一个寿字纹,金色缭绕的景泰蓝,颜色鲜艳,富丽沉稳,心里暗下决心:自己要助五阿哥将来登上大宝,筠儿为妾便再无所谓了。早前他知道筠儿只是五阿哥侍妾时不禁扼腕叹息,觉得还不如她只是“琪兄“之妻,曾和永琪隐晦地说起过,所以他知道,永琪和他是一个想法。

又看看边上一只造办处烧古关公镇纸,关公通体铜褐色,头戴盔冠,面庞方阔,额际宽广,浓眉交蹙,凤目微合。身穿铠甲,足蹬云靴,右手作捋美髯状,左手抚胯部,气宇轩昂,端坐于长方台上。流露出凝重威严的智将气派。这是纳兰夫人送的贺礼之一,被贻纯摆了出来。想起他带贻纯去见纳兰夫人时,纳兰夫人上下打量贻纯,说汪家的女公子名字不凡,气度也不凡。之后便将当日自己送的水貂皮紫貂皮都送了回来,说给抄了家的桑家添聘礼,而他原来为依博尔做的那件紫貂小褂已被永琪收了,说筠儿生子后再穿。于是他摇头直笑。

托娅自跟了皇帝,一直想和太后亲近,因她十分大方又刻意笼络,皇帝身边的李玉德胜都和她亲近,但几年了,太后对她一直冷淡,她不知道还因为自己生的好,以为太后只是因为她是包衣宫女出身,家里已无势又无子,只是个贵人,很是气馁。和皇帝说起来的时候,皇帝一直不当一回事,她不知道其实是因为之前皇帝和太后有心结,以为自己在皇帝心里地位不够。

但密云狩猎后,她忽然就和太后亲近起来,起源还是皇帝,那几日她陪皇帝狩猎,在行宫的最后一晚,皇帝便带着她和太后一起用了晚膳。吃饭的时候,她自然是站着伺候二人,皇帝便夸她会伺候人,说在宫里和猎场都教自己满意,说教给太后跑腿儿。她立刻会意,忙跪在太后面前说,自己可以隔几日便去畅春园看看太后想和皇上说什么,太后和舒妃有什么需要,回来告诉皇帝和孙总管。

太后于是笑眯眯叫她起来,仔细瞧她,又摸她的手,然后对皇帝笑道:到底是年轻孩子,不仅模样好,真是细皮嫩肉。皇帝笑而不语,她忙道:谢老祖宗,容妃娘娘的皮肤比嫔妾好。

太后笑起来,道:是个实诚孩子。成,你啊,就给我和皇帝传传信儿。托娅忙又跪地谢恩。太后诧异道:叫你跑腿儿,怎么还谢恩?领命便是了。托娅忙道:这样的差事,全是因老祖宗您和皇上看得起嫔妾,别人想要还要不来,可不就该谢恩么?太后乐道:是个机灵鬼儿!一屋子人都笑起来。

后来,刘嬷嬷伺候太后就寝时,便问太后,皇帝突然来了这么一出,是什么意思。太后道:做给那一个看。刘嬷嬷不解,问道:那一个不知道您和皇上和好了,派武贵人通讯,意思是和好了?太后摇摇头,道:意思是没和好,但碍于孝道,自己虽然不跑,找个身边听话的跑,好将外人的嘴堵上。那一个定然这么想,这才能坐实了其实还是有心病。你看,到密云后,他都不上我那里,只叫李玉每日来问安,来一次却带位分低的武贵人。刘嬷嬷方才明白,笑道:还是您了解皇上。

作者有话要说:

-

【钱载】字坤一,号箨石,又号万松居士,嘉兴人。乾隆元年丙辰荐举鸿博,十七年壬申传胪,入词林。好学。工诗古文。设色花卉,简淡超脱,得青藤、白阳遗意。康熙四十七年戊子生,乾隆五十八年癸丑卒,年八十有六。

-

【历史原型】【织造承担的军需任务和马皮案】如文中所述,但马皮案发在乾隆三十二年,其时,乾隆对三处织造有关经手人犯分别判以枷号、鞭打,革退,责令前后任江宁织造彰宝、永泰、杭州织造西宁、苏州织造萨载“赔退入官”,而且要他们数人将这一万七千余个马皮甲包照价领回。暂置对此案的判处不谈,但从三织造承担的制甲和甲包的数量,应该说是巨大的。据此,可以说,三处织造实际上也是生产重要军需用品的基地。彰宝于乾隆二十六年署江宁织造,永泰于乾隆三十年署江宁织造。

-

【铜胎掐丝珐琅】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景泰蓝”,是一种铜和珐琅相结合的工艺品,因为从“景泰”年开始盛行,当时的釉色又以蓝色居多故名“景泰蓝”。明清时期,因“景泰蓝”典雅华丽,大量地被运用在宫廷中的器物上。“景泰蓝”的制作是将扁细的铜丝或金银丝掐成精细的花纹,嵌粘在铜胎上,再充填各种不同颜色的珐琅釉料,然后经过四,五此反复高火烧结,最后打磨,镀金而成。由于工序繁复制作成本极高,一直以碗,瓶类器型居多,清代乾隆皇帝以追求新奇雅致著称,表现在器物上更是不计成本。

-

【烧古】中国古代仿造古玉器、古铜器的技术之一,又称烧色。其名称见于清内府养心殿造办处档案,约起源于宋代。以人工方法制造出先秦和秦汉时期古器物所独具的色调韵味。其中仿玉器的烧古是通过熏、烤、煮、炮等方法,作出一种只有墓葬内的玉器与地下的有机物或无机物接触后,受到浸蚀后出现的色变或质变的色调,即人工沁。小说前面提及的皇帝送容妃玉梳便是此类。而铜器烧古,则用水银浸擦,经熏烧洗涤而成;或用泥矾浸地,经其他化工材料蘸刷,经炭火烧烤而成。手法很多。清代苏州的铜器烧古最为著名。观乾隆时期的档案记载,烧古与鎏金是铜器中最常用的两类装饰技法。因乾隆好古成癖,造办处投其所好,烧古技艺颇为成熟。此期宫中烧古工艺周期漫长且极耗炭火,方能烧成黑、黄古色、紫古色等多般皮色,其古雅非民间所能及。

第268章 侍疾(二)

太后对镜一笑,说道:弘历自从做了皇帝,便多疑起来,心思又复杂,和小时候可不一样了。刘嬷嬷道:皇上是您养的,奴婢早说了,您和皇上才是亲母子,您最了解皇上。太后还是看着镜中叹了口气,道:好在我和他的心结解开了,唉,还明白他的,有魏璎珞还有我的沉壁。看来他和那拉氏还有别的心病,不止钱正源的事,那定然是前边儿的事,那拉氏多半还是因为当年她父亲那事。刘嬷嬷忙道:您别担心。太后摇摇头道:我不担心,弘历自己心里有数,只可惜了弘昼了。

刘嬷嬷道:您的意思是?太后道:弘昼糊涂,他到底是爱新觉罗家的人,我一直不想皇帝动他,但他偏要和那拉氏。这么多年,皇帝一直把他拘在眼前,那时候因十三阿哥,我瞧皇帝突然叫吴扎库氏入宫陪皇后,还说是我的意思,就觉得不寻常,现在看起来,他是故意的。

刘嬷嬷大吃一惊,原来那不是太后的意思?!道:和亲王也是荒唐,可皇上是怎么知道和亲王对皇后……太后道:他知道了钱正源那事,便想试探试探,弘昼这个傻孩子,如果我料得不错,他和那拉氏啊,暗中一定有往来。刘嬷嬷只觉得心里一凉。

太后看了她一眼,道:我想他二人不会出格罢儿,顶多就是通通信,通过吴氏传递,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皇后和亲王,嫂子和小叔子,私相授受,根本就说不清,这就是给皇帝把柄。弘昼就是被情所误。那拉氏这个毒妇,一直在利用他,不然她一个居于深宫的皇后,怎么办前边儿的事。刘嬷嬷心里又一凉,这天家母子三人,皇帝,太后,皇后,都厉害着,和亲王绝不是对手。